不同鼻饲法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4
/ 2

不同鼻饲法在 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意义

周丹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不同鼻饲法的效果,及对患者营养状态改善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患者7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其中38例接受注射器分次鼻饲的设为参照组,其余38例接受泵注持续鼻饲的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血清蛋白指标上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关键词 鼻饲;ICU;护理;营养状态;不同方式

ICU收治的都是病情危重的患者,而这类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会处于精神状态差以及身体素质低的情况,加上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的状态下,会加快患者体内的代谢速度,从而消耗较多的营养成分[1],出现高糖、高能量代谢以及高分解代谢的情况,从而进一步的损伤患者的器官功能,增加病死率和伤残率。为了纠正这一情况,则需要对ICU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由于不同的鼻饲方式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本文对不同的鼻饲方式进行探究,以分析更为有效的鼻饲方式。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共计76例,均为我院ICU2018年8月至2019年9月间收治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接受注射器分次鼻饲的38例设为参照组,接受泵注持续鼻饲的38例设为实验组。

参照组:女18名,男20名,年龄23岁为最小,85岁为最大,平均年龄为(45.73±1.22)岁,其中颅脑损伤患者有8名,脑出血患者有13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9名,其他疾病患者有8名。

实验组:女16名,男22名,年龄22岁为最小,87岁为最大,平均年龄为(45.84±1.31)岁,其中颅脑损伤患者有9名,脑出血患者有14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8名,其他疾病患者有7名。

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得出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昏迷者,均接受鼻饲护理;(2)所有观察对象的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的目的,并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排除因呼吸困难而无法鼻饲的观察对象;(2)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排除伴有精神方面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并且均留置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参照组:注射器分次鼻饲:在鼻饲前,需要对患者的体重、病情等为主,计算患者需要补充的营养液体积,之后用注射器灌注的方式,将营养液补充进患者的体内,每次的输注量需要在250ml左右。

实验组:泵注持续鼻饲:在鼻饲前,需要对患者的体重、病情等为主,计算患者需要补充的营养液体积和泵注的速度,之后以每小时40ml左右的营养剂泵注速度对患者进行营养的补充,又或者是每日持续泵注24小时或者20小时的剂量[2]。此外,鼻饲期间参照患者情况进行补液,避免发生腹泻问题。患者鼻饲结束后进行管道冲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血清蛋白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

并发症:胃潴留、呕吐以及吸入性肺炎。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将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并接受卡方检验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进行表示,并接受t检验进行处理,本文观察指标所对比的血清蛋白指标属计量资料,对比的并发症发生率属计数资料,分别接受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处理,当统计后的结果显示(p<0.05)时,则表示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蛋白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一。

表一 血清蛋白指标比较 (x±s)

组别

n

血清白蛋白

血清总蛋白

实验组

38

34.24±2.16

64.22±5.34

参照组

38

29.45±2.14

58.32±5.33

T

9.711

4.821

P

0.000

0.000

2.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从并发症发生率上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二。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n

胃潴留

呕吐

吸入性肺炎

发生率

实验组

38

1

1

0

2(5.26)

参照组

38

3

3

2

8(21.05)

X2

4.146

P

0.042

3讨论

肠内营养支持是ICU患者常见的临床干预方式,其主要使用过营养液的补充来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避免出现不良的情况,而肠内营养支持主要以鼻饲法为主,通常情况下降导管经由患者的单侧鼻腔进入到喉部,再进入到胃肠道,之后注入营养液或者水分、流质食物等,以补充患者的营养所需,避免大量的营养消化造成的器官损伤。而鼻饲的方式分为注射器法以及持续泵注法两种,其中以前者的操作较为简单,但是需要反复的实施操作,并且需要对注射量有严格的控制,容易对患者的胃肠造成一定的影响[3],而后者可以控制单位时间内泵注的剂量,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营养物质以匀速的方式进入到胃肠道,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并且避免误吸的情况发生。

结合本文的如上内容,可以看出,在ICU患者鼻饲的状态下,使用持续泵注法可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崔嬿嬿, 贾波. 不同鼻饲方式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8, 033(011):1050-1053.

[2]詹勇慧. 不同鼻饲法在ICU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7(06):80-81.

[3]郭艳云. ICU病人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