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学后教动态生成课堂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小学数学研学后教动态生成课堂的探究

黎志芳

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511431

内容提要】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如何让研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动态生成研学课堂;有效组织调控,促进动态生成研学课堂;整合教学资源,升华动态生成研学课堂”等几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研学课堂    动态生成    思考    探索 导学案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指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以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为教学背景,以师生、生生互动下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课堂活动为课堂主要教学策略,以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取情感经历,学习经验为教学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

研学课堂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动态生成课堂,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研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那么在研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呢?我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动态生成研学课堂

导学案是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预想“可能”, 厚积博发。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一要关注预设,提供更多的可能。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可能”,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趣,并能及时捕捉课中所产生学生信息,通过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教师只有课前成竹在胸,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才能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

如对“圆的周长”一课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考虑两种可能性,假如学生不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应怎样设计导学案?假如知道又怎样设计导学案?对前者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选择“对未知的探索”,对后者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选择“对猜想的验证”。作了这样两手准备,在课堂上我们进行课堂上的“后教“还慌什么,怕什么?   研学后教倡导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以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1.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导学案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个性”的研学内容。

2.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准确、恰当地预设。

3.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富有弹性。教材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所有适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材料都可经过加工筛选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除了事先预设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有用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

二、有效组织调控,促进动态生成研学课堂

  导学案的精心设计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及时调整研学思路、研学进程和研学方法,顺着学生思路来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做好教学调控工作,提高教学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其方法是:⑴ 借用学生的口——找准起点,因人施教;⑵ 巧用学生的话——由此及彼,趁热打铁;⑶ 妙用学生的错——分析成因,因势利导;⑷ 善用学生的问——循循善诱,乘势延伸;⑸ 活用学生的题——随机应变,举一反三。

如四年级教材中的植树素材对城镇上的孩子们来说是太遥远了,不知有几个孩子能在植树节的那几天在老师的发动下去种过树,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素材能感兴趣吗?教师就要善于把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努力利用、开发、拓展数学课程资源。因此,教学设计时,就采撷了老师的住房问题这一实例为教学素材进行教学,想不到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小数乘法”。教师与学生讨论关于买东西结账,你会吗?直接切入例题,出示例题:前几天国庆节,小明用零花钱买了一些水果,去看望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他买了每千克0.95元的砀山梨4千克,小明买砀山梨要付多少元?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边说边出示题目)不过,小明希望大家不仅要帮他算出买梨要付的价钱,还必须列出算式,写清运算方法和过程,那么他以后也可以自己算。(小组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请有不同解法的小组派学生上黑板板演,组成方法模块,供后继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用)。

学生出现的方法板演:

方法一:连加 0.95×4=0.95+0.95+0.95+0.95=3.8 (元)

方法二:化名数 0.95元=95(分) 95×4=380分=3.8(元)

方法三:转化横式 0.95×4= 95×4÷100=380÷100=3.8(元)

方法四:竖式 0.95

× 4

3. 80

以问题模块,拓展思维空间

师:黑板上有四种做法,请你对比思考一下(出示讨论题)再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1)判断这些方法是否都正确?

(2)观察比较各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你现在最喜欢的是那种方法?为什么?

(4)你能不能把竖式演算的过程说清楚?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如果只“收”不“放”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反之只“放”不“收”,也只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收效甚微。研学课堂尤其要明确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关键时刻,该点拨的就该点拨,应设问的就应设问。失去了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导,剩下的往往只是虚假的主体性。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了,自然使课堂变得更有活力了。 

三、整合教学资源,升华动态生成研学课堂  

在探究活动环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突如其来的提问,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等,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功能,既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研学课堂是生成的过程,教师多一份精心的预设,课堂就会多一份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份发展;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在预设中作为教师,在面对动态生成时,更要学会把握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让我们预约精彩!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前在充分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等基础上科学而精心地预设导学案,课中又能突破预设导学案的窠臼,不拘泥于预设,把握研学课堂的闪光点,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进行调整,追求动态生成,就能让研学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研学课堂也将生成更多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3.《新课程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4.《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