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在第三到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对以色列态度缓和的原因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1

约旦在第三到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对以色列态度缓和的原因浅析

李晨霖

北京第一六一中学 北京市 100017

摘要:约旦哈希姆王国是一个坐落在兵家必争之地的阿拉伯国家。作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约旦是其中的军事大国,在数次中东战争中都扮演了阿方重要的军事角色。然而,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利之后,约旦国王侯赛因不仅没有应埃及的要求承诺出兵,甚至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将与战争相关的重要信息透露给了以色列总理梅厄,这直接导致了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失利。约旦采取该行动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本文认为,国内和国外的两方面因素是影响约旦这一态度变化的重要变量,从内部因素上讲,约旦的温和氛围、国内的反战声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种种行为都有所影响;外部因素来讲:各个大国的态度和行为则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约旦;以色列;第三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

一、约旦与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4年,叙、约、三国成立巴解组织,并在使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此也表示支持。但这对以色列来说是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1964年11月,以色列轰炸约旦河上游,苏联挑拨双方战争情绪,于是战争全面爆发。以色列在六天时间内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胜利。苏联和美国一开始都有针对以色列快速扩张和进攻的制止计划,苏联甚至想要派出核潜艇对以色列的核反应堆进行打击,但是以色列的进攻之神速使得这些计划全部破灭并大大打击了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力量。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彻底扭转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确定了在战略上的优势。然而,这场战争并未像以色列所期许的那样带来和平,战争所引发的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至今无法和平。

1973年,埃及与叙利亚为夺回在第三次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与以色列之间发生战争。战争头一至两日埃叙两个军队占了上风,但此后形势逆转。到了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以军攻势较强,越过苏伊士运河。后来联合国发布停火令,最终以叙利亚战败,埃以双方停火和谈的结局落下帷幕。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第一个就是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与此同时埃及几乎脱离了苏联。最重要的是把解决中东问题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进而削弱了美苏主导中东的地位。

约旦在中东战争中为阿拉伯国家方面的重要参战国,在约旦河西岸和巴勒斯坦问题上不断谴责以色列,侯赛因国王先搁置约旦与叙利亚之间的争端而将兵力尽数部署在约以边界,大量约旦军队参与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针对以色列的作战,同时也在此次战争中失去了耶路撒冷旧城以及约旦河西岸的领土。40余万阿拉伯难民涌入约旦,给约旦带来极大的压力。约旦国民经济也因战争受到了打击,1967到1968年期间,GDP由6.32亿美元降至5.61亿美元。总而言之,约旦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蒙受了巨大打击。

二、约旦对以色列态度放缓的国内因素分析

约旦国内相对理性宽容的宗教氛围和战争后难民问题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压力是其在战争进程中态度转圜的根本原因。

首先,和叙利亚较为极端的宗教原教旨和反犹主义相比,约旦的宗教氛围更为理性。虽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约旦的国民经济遭受重创,国内民生凋敝,但是相较于原教旨主义较强的叙利亚,约旦国内民众对此次战争失利反响不大,民族主义情绪相对稳定,并没有爆发极端的反尤运动。同时,这场战争使得侯赛因国王意识到短期内消灭以色列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是天方夜谭,与以色列保持一段时间内的和平共处对阿以双方都是较为现实的选择。此外,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叙利亚军队的糟糕表现,使得约旦王室对阿拉伯军队充满了不信任,因此也自然不会希望与以色列再度开战。

第二,创造和平和安稳的环境消化战后涌入的难民也是约旦对以色列态度有所缓和的重要原因。战争影响会最直观地反映在国民身上,自上世纪中叶,中东地区的数次爆发难民潮,而一直以来秉持人道主义原则的约旦政府,在本国经济和社会结构极为脆弱的情况下,包容并接收了来自伊拉克等多国的难民,因此成为世界上接收难民最多的国家。

陈天社. 2008. 约旦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及影响. 郑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