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蕴写 妙笔生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读中蕴写 妙笔生花

胡敏

重庆市北碚区两江云顶小学校 400714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还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紧紧扣住阅读教学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渗透到作文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怎样做到巧妙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及时进行写的训练呢?我谈下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 找准训练点,以读悟写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找准读写结合的点,渗透习作的方法的指导,引导生学提高读写能力。

例如西师版五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写景的文章要让生弄明白写作顺序,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第一课《看海》侧重以方位变化顺序来写,先是从山上望,接着从山上走下来,到海滩上看,这一部分写高潮时,又是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的,最后写了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景。《三峡之秋》一文则是按时间顺序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时三峡的不同特点。《游漓江》一文,则是按浏览顺序,移步换景,先总的介绍山的特点,再抓住最具特色的象鼻山、斗鸡山、画山写出它们的特点。

二、渗透写法,以读促写

(一)、抓“题眼”

文章的题目称为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迷人的眼睛,读者就会对它一见钟情。”我们的学生在作文自拟标题时,往往发生偏题或离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题与文的统一性。因此,选择不同类型的标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确立文章标题的方式有多种,以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事件命题的文章,如《我没钓到那条鱼》《高斯智断瓶中线》《许世友四跪慈母》《捅马路蜂窝》;以人物命题的文章,如《少年闰土》《弹琴姑娘》;以时间命题的文章,如《三峡之秋》;以地点命题的文章,如《游漓江》;以事物命题的文章如《母鸡》《一只贝》《蝈蝈》《美丽的眼睛》。帮助学生了解分析文章确立标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确立文章标题。在每次的习作完成之后,将全班孩子的文章题目进行罗列、梳理,全班进行交流、分析、评比,帮助学生掌握确立文章题目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乐山大佛》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每一部分有总起句,概括出乐山大佛的特点,然后再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述出来,再用一个过渡句,引出下文。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事物形象表达具体生动,即对写景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又如学习《捅马蜂窝》一课,注意学习写事文章结构特点。《母鸡》一课,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一只贝》一课,抓对比,借物喻人的方法。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 、注重积累

在教材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文中都不乏好词及生动的描写:《唯一的听众》一课,从典型事例中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篇篇课文,大处、小处;宏伟的、细腻的,大到人生哲理,小到文章的遣词造句,写得生动而又精彩。我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抓住了作为写作初学者的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把积累文中好词佳句作为孩子们厚积的重要途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便有意识的加强了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词、句的理解是阅读教学中对给定文章的词、句围绕中心加以解释和体会,包括解释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中人物心理,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性、语句的深刻性,理解这些语句在文中突出中心的重要性,记下作者在文章中运用的妙词佳句。时间一长,词汇丰富了,写作时笔下自然就有“神”了,文章也会“生色”了。同时,词句又是文章的“砖瓦”,文章有了“骨架”,加上好词佳句的堆砌才会让人觉得有看头。

  1. 、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模仿的好范文。同学们从《我没钓到那条鱼》学会了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从《秋天向我们微笑》中分享到做小诗人的成就感;从《巨人的花园》中尝到了创编童话的乐趣;从《香港夜色》感受到家乡的夜景和香港的夜景一样迷人;从《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学会了可按季节的顺序来写自己喜欢的景点;从《乐山大佛》学会了总分总的布局谋篇,知道段与段之间的连接用上过渡句会更自然……从句式的仿写,到段落的仿写,到布局谋篇的仿写,从语言的积累到习作方法的运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渐进,学生由无从下手的茫然到有法可循的从容,从“愿写”到“会写”再到“善写”,经历了一个读中学写,读后仿写的过程。读写的迁移实现了学生由模仿他人到创造自己的作品的美好愿望,在仿写的过程中品味到习作的成就感,让学生不再对习作望而生畏。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创,由俗入雅,从感悟到模仿,从吸收到运用,使阅读和习作相得益彰,发挥整体作用,从而逐步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课内外结合,以写促读

读写的结合仅仅只局限在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远远不够,必须拓展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把读书的时空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言下之意,多读书对写作大有好处。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我们有责任让他们走近好书,和好书交朋友。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

总之,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才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出路,只有多读胸中才会有本,只有勤写笔下才能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