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养老护理机构顶岗实习问题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2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养老护理机构顶岗实习问题探究

吴显哲 侯丽娜

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我校通过与养老机构进行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培养了大量优秀护理人才,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优化。

关键字:养老护理;顶岗实习;校企合作

引言:我院医药与化学工程系护理专业多年来为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机构输送了大量护理人才。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融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它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还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特殊群体如: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及绝症期老人。

我系培养的4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主要定位于养老护理和健康管理方向,学生毕业后定向进入养老照护机构工作。通过校内两年的护理理论和实操学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养老护理和康复知识,根据培养计划进入养老机构顶岗实习,强化医学基础知识、实践老年照护技能及老年照护管理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1. 实习地点情况

与我院合作的校外实习机构为济南某护理院,该院是以“医疗、康复、护理、养老、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机构内以病情稳定、疾病诊断明确、在其他医疗机构治疗不再有明显进步、需长期专业护理、生活照料者为主。他们大多长期卧床,或因瘫痪、身体残疾、机体功能衰弱等原因不能自己移动、进食、沐浴、更衣、控制大小便。部分重性疾病,如癌症晚期,需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还有一部分认知症障碍老人。医院现有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技术服务人员80余人,其他工作人员30余人。

  1. 学生实习情况介绍

  1. 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医院之前,首先进行2-3周的岗前培训,理论培训包括常见急救护理技术、老年人常见疾病、膳食营养和保健、健康教育与管理、老年人护理特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养老护理概论、道德建设、养老护理员职业要求等;技能操作包括排便异常护理,大小便失禁护理、口腔护理、鼻饲、衣服穿脱、压疮防范、背部护理以及温水擦浴等,改变床上体位、按摩受压肢体、防跌倒/坠床起床三部曲,康复护理技术、卧位、坐位、摆放良肢位、立位移动训练冤和搬运法、平车转运、单人双人三人搬运法、正确运用轮椅等。通过岗前培训,学生了解了护理院的大体情况,强化技能,找到不足。院方根据学生情况,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楼层和岗位,再由每层的楼长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对一指导进行工作。

  1. 工作内容

对能自理和半自理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护、基础照护、慢性病的预防和用药、应对老年人突发事件。对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照护、临终关怀等。部分老人留置尿管、鼻饲管、气管切开置管、造瘘管、带有压疮、下肢溃疡、进行伤口换药及管道持续维护。持续呼吸道维护和管理,如吸痰、雾化吸入、氧气治疗。协助老年人移动、进食、沐浴、更衣、大小便等。对个别老人进行康复医疗训练工作。学生一般被分配在不同的班次进行工作,以保证对病人的全程护理。

  1. 生活方面

学生在护理院提供的集体宿舍住宿,在食堂就餐,工作和生活比较方便,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活环境比较便利。实习工资根据每日的出勤情况计算,月平均在3000元左右,未来转正后根据表现将有所提高。

  1. 实习成果

  1. 提升了技能

护理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强化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医学和护理知识。将学校学习的理论联系实践。养老照护顶岗实习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将学校中课本教授的科目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的医护水平。

  1. 增加了职业认同

在护理院的实习,强化职业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本,一视同仁地对待老年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爱心、细心、耐心、热心、诚心原则,注重服务的人性化与科学性。了解了老年人心理特征,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培养敬业精神。增强了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了解就业市场,熟悉了就业环境,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1. 不足与提高

  1. 校企合作仍有提升空间。

通过实习情况反馈,学校教学内容与养老院的实际工作还有一些差别,如老年人移动、进食、沐浴、更衣、大小便及康复等内容的教学。学生进入角色前还需要一段时间调整适应。未来可以聘请护理院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护理专家协助拟订校内培训教材,组织教师直接接受专家的培训,开展讲座、举办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让学校教师提升护理实践教学、岗位演练、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护理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师资组建,实训室建设方面参考养老院的标准建设,让教师有机会进入养老机构交流学习。学校坚定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进一步落实校企师资共同进课堂,学生和教师共同下企业实操锻炼,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建立培训基地,共同举办养老护理技能比赛活动等,以促进双方的融合与发展。

  1. 学生心理承压和敬业能力需要提升,未来教学中需要加强。

老年护理工作中大部分还是以照料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要为老人喂饭、沐浴、穿衣、处理大小便等,这些工作虽然简单但是比较繁重。由于部分病人处于终末期,也不可避免的面对生离死别,这无形中也是一种工作压力。处于20岁左右的学生刚开始还是需要时间来适应这样的环境。从实习的过程中看,很多学生表现出对于照料老人的畏难情绪,情绪发生起伏,最终导致部分学生选择离开。这就要求养老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绪控制能力。研究发现,照护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养老护理人员的情绪变化密切相关。其也是影响养老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护理员的情绪调节能力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面对自身消极情绪、护理对象突发状况、护理对象急躁等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妥善处理。学校在今后的教学工程中,不仅要加强技能培训,也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敬业精神方面的培养,丰富职业素养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行业,认识行业,热爱行业,更快的适应角色,融入工作。

  1. 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对行业的热爱。

虽然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对养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加大,供求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社会对于行业的认同还有不足,家长和学生对于进入行业还有很多顾虑。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年龄处于18岁左右,年级较小,且正处于价值观和职业责任感形成时期,护理教育者应给予正确引导,转变对老年护理的陈旧观念,促进学生对老年人形成更加积极的态度。通过组织各种与老年人相处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去近距离接触老人,与老人交流,丰富学生与老年人的相处经历;加强学生对老年人态度的正面引导,通过课程学习、讲座等途径向学生介绍老年人特点、老年护理要求,以此改善学生对老年人的认识,培养对老年护理的兴趣,从而为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骆大勇.高职技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的制定方案研究[ J ]. 科教导刊 ,2015(9):29-30.

  2. 许英.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1(20): 103-105.

  3. 陈敏.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 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6(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