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护理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0
/ 1

肠造口护理常规

周丽娟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省 资阳市 642350

肠造口术在临床中也被称之为肠造瘘术,是普外科医生针对直肠或结肠病变人为在患者腹部开通的排便通道。就造口治疗的目的来分类,具体可分为三类,即空肠造口(用于肠道营养支持)、结肠街口或回肠造口(用于排除粪便)、减压肠造口(根据疾病情况可用于肠道任何部位)。肠造口后需要医生、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仔细观察护理,尤其是患者本人的自我护理对肠造口的持久有效应用非常重要,基于此,下文主要针对肠街口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

1. 术前护理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造口治疗师在为患者确定手术治疗方案且在全面了解患者对疾病知情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访视。进入病室后,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与目的,在与患者交流的同时了解患者对肠造口手术的接受程度,注意交流时的肢体语言与目光,让患者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造口治疗师访问负责介绍造口基本护理、造口功能,说明造口手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向患者发放造口健康教育手册,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准备造口与肠管模型进行现场解说。术前完成造口定位,由手术医师、造口治疗师、患者共同完成术前定位,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患者的自我护理、造口用品的使用、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以及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就造口标准位置特点来看,具体包含四点,其一,患者可直视看清造口,其二,造口周围皮肤平整,其三,造口位于腹直肌处,其四,对患者生活习惯不会造成影响。定位依照预防造口位置­—实际造口位置—造口标记的步骤来进行。在为患者行肠造口术前应做好相关肠道准备,即术前3d维持低渣半流饮食,口服泻药与抗生素以及灌肠等,在选择造口用品时应针对不同时期与为型加以选择。

2. 术后护理

首先,完成手术后,对患者的全身情况、造口部位等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好造口形状、造口大小、造口粘膜颜色、造口袋是否有渗漏情况产生、造口底板渗漏溶解部位及方向、造口周围皮肤情况、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排泄物情况等,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腹胀问题,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要及时处理,避免并发造口坏死、出血、感染、水肿、回缩、狭窄等症状。就正常的肠造口而言,其粘膜颜色呈粉红色或红色,与我们正常人的嘴唇颜色相类似,表面光滑湿润。其次,针对患者造口情况以及经济 条件来调整适宜的造口护理用品。其三,严格执行更换造口袋的操作程序,包含用物准备、做好心理辅导、撕去旧造口袋、观察造口情况、清洗造口以及周边皮肤、处理皮肤与造口上的异常问题、粘贴造口袋、整理用物并加以记录。其中,用物准备:准确好造口所需的用品,主要有造口袋、造口剪刀、造口测量尺、造口粉、皮肤保护膜、防漏膏、一次性手套、干纱布等。而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更好的消除其恐惧心理,鼓励患者以及家属认真观看,并参与至造口护理的全过程。造口与周边皮肤的清洗过程中即将纸巾或棉签湿润后从外至内轻柔擦洗,造口清洗完成后,并使用相同的方法来清洗其周边皮肤,再用干纱布或纸巾将皮肤上的水分吸干即可。在粘贴造口袋时,需要注意造口底板裁剪大小需要以造口形状、大小为标准的基础上加约0.2cm,为避免裁剪边缘对造口粘膜造成损伤,应用手指将底板造口圈磨光,造口袋粘贴后先轻按压造口边的底板,减少渗漏机会,针对患者的体位决定造口袋的开口方向。

3.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3.1饮食指导

原则上来说,造口患者并不需要忌口,只需维持营养均衡饮食即可。在患者尝试某种新食物后,要注意不可一次食用过多,若无不良反应才可放心食用。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一些新鲜蔬果类,在参加社交活动或工作前避免少吃有刺激性或产气的食物(如蒜、洋葱、芹菜、番薯、豆类、牛奶、汽水、羊肉、蛋、鱼等)。林肯造口患者要少食用蘑菇、玉米,这能有效避免造口堵塞。指导患者维持肠道畅通,注意饮食卫生。存在肠道过敏史的患者还要避免服用引起过敏的药物以及食物。尿路造口患者在饮食中应注意食物的酸碱性。

3.2运动与旅游

在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后,可逐渐进行各类活动,但要注意不可提举重物,这是由于在提举重物后有可能会造成造口周围出现疝气。与此同时,要避免对造口直接撞击(如摔跤运动),在出外旅游时也要备好充足的造口用品,造口用品要注意不可放在高温地方或暴晒。患者在旅游时,造口袋应随身放在行李中,并带足够数量的造口用品,路途中也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泻,常血压常用抗生素与止泻药物等。根据入院前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示范来完成造口袋更换、扩肛以及结肠灌洗等操作。

3.3工作与社交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行造口术后半年便能恢复正常工作,而不用担心造口对其工作带来的影响,只需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随时检查造口袋粘贴面的牢靠度,在上下班、入睡前以及运动时要倒空造口袋,以防袋内容物的活动,并翻身外溢,造成尴尬与不便。

3.4出院后护理

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应即刻入院就诊,若无异常情况也应定期随访,患者出院时向其发放造口患者复诊单,通常为术后2年内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2-5年则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向患者说明异常具体情况,在对其实施针对性处理后,指导患者加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