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李振林

砀山县水利局排灌中心站 安徽宿州 235300

摘要: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地势高亢,地表水匮乏,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河流均系雨源型间歇性河道,水资源严重短缺,属于高氟地区,缺水大县,人畜饮水主要靠地下水。县境内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水质变化大,浅层水矿化度高,其间含有氟、硫酸盐、铁、锰等劣质水,其中氟化物含量超标是我县13个镇园区138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不安全饮水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砀山县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针对我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便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现状;对策分析

1导言

饮用水安全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足量、洁净、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污染源在不断得增加,对于农村这种基础设施较差的区域,其面临的饮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所以,为了给农村群众创造良好的用水条件,需要明确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因素,并制定能够有效提高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

2影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因素

2.1农业污染

我县属于农业大县,酥梨等水果之乡,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农村环境卫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居民饮用水主要靠地下水,且在饮用之前不通过相关部门的质量检验。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农村地区耕地与饮用水源通常相聚甚近。在使用农药和化肥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对饮用水造成污染,如果长期饮用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的水,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2.2工业污染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可用地少,因此,许多工厂都选择在郊区或农村地区建设。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对环境卫生和居民用水安全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排放的工业废水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理,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甚至在有些废水中有毒物质含量严重超标。这样未经处理的水排放到沟、河中不仅会威胁到水中生物的生命安全,还会对饮用该水源的居民带来极大的安全危害。

2.3水质危害

砀山县属于高氟地区,浅层水矿化度大,其间含有氟、硫酸盐、铁、锰等劣质水,我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源均为地下水。人们在饮用之前通常不会经过水质检测,存在很大潜在风险。饮用水质不达标的水,很容易引起腹泻、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和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的发生。

2.4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的监管主要由县水利部门依托县级疾控机构来执行,但监管能力不足。由于受到经费等的限制,实验室监测设备不够齐全,尤其缺乏大型精密设备,如离子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验人员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工作量也比较大,无法面面俱到,而且缺乏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3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3.1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比较差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现代化生活质量的需求和切身利益也有了更高标准。可是,由于我县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管理方面难以达到国家的规定。此外,在农村长期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农村饮用水的来源主要依靠地下浅层水作为生活用水和饮用水,部分农村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未经净化消毒和过滤等处理方式或消毒水平等级不高,从而导致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所以,农村的饮用水标准很难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条件,这也是制约当前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原因。

3.2水源污染比较严重

近年来,我县非常重视社会经济和工业化的的发展,导致很多地方的水源在工业发展的情况下受到严重污染。当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十分关注农村的饮用水问题,但由于部分因素无法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很多村民并未按照国家下发的标准来取水用水,而是利用自身设备获取地下水源,由于设备条件不达标,再加上农村住宅环境,某些 取水地与垃圾场间隔较近,使得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3.3 农村饮水水质检测力度不够

由于我县是农业大县,水果园区占地较多,部分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在对农村饮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过程中监测制度和检测力度不够完善,导致水污染的问题逐渐严重,相关部门对当地的水源地进行监管和检测时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水资源监测工作困难,此外,对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都是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展开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我县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之一。

4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对策

4.1完善供水设施体系

将村庄的现有供水设施进行改造、优化,并将相邻村庄的供水设施进行整合,纳入规模水厂以提高农村供水系统规模化、系统化,为提高供水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提升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规模水厂建设,加强除氟设施,根据水源水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水处理措施,并对现有供水设施进行升级与改造,对于含铁量、含氟量较高的水源来说,针对性进行除铁和除氟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安全性,保证水质达到标准。

4.2积极宣传安全饮水知识

通过安全饮水知识宣传,让村民了解安全饮水的相关标准以及技术,并掌握安全用水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提升村民对供水设施的接受程度,让村民愿意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通过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设备维护技术,从而达到延长供水设施使用寿命的目的。并调动村民的环保积极性,通过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避免水源遭受不必要的污染。

4.3做好水源地的管理工作

水源地水质对于饮用水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农村环境中,水源地水质经常受到工业生产、牲畜养殖、农作物种植等活动的影响,所以在水源地附近一定范围内,禁止建设相应的生产企业,并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适当的控制,避免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动物粪便等对水源地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做好自然灾害对水质造成污染,并且做好水源地周围影响水源地水质的预防。

4.4完善饮用水质量管理体制

政府及主管部门在现有饮用水管理制度上,根据农村饮用水现状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并加大农村区域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管理力度,强化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审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做到从源头到取水点的定期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村民公布。另外,在制度中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并明确对破坏供水设施、破坏水源地环境的人的惩罚制度,做到饮用水质量管理体制的齐抓共管和真正落实。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环节中,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管理工作制度,完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农村饮水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防范,让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得到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致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影响水源井出水量的因素[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12):25-26.

[2]纪艳.关于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8(12):102-103.

[3]万晶.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12):121-123.

[4]钟强.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J].南方农业,2018,12(33):92-93.

作者简介:李振林,男,籍贯安徽砀山,1966年10月出生,大专,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