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退耕还林成果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略阳县退耕还林成果调查

覃永刚 李勉丽

略阳县林业工作站 陕西略阳 724300

摘要:1999年略阳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截止2019年,在全县17个镇(办)152村(社区)28631户中共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41.41万亩,通过调查,森林覆盖率增长14.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实现增收3541元。

关键词:略阳县 退耕还林 成果 调查

1基本情况

略阳县位于秦岭南坡,嘉陵江上游,汉中市西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辖17个镇(办),16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0.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人。幅员28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17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3.12万亩,林业用地面积318.07万亩,有林地面积213万亩。

2退耕还林成效斐然

2.1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略阳县以“一圈两线”(即城区周围和嘉陵江沿岸、勉康公路沿线)的退耕还林总体规划,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林(树)种要求,工程启动之初在接官亭、徐家坪、白雀寺、金家河、横现河等5个镇(办)分别建成千亩茶园、千亩杜仲林、千亩银杏林、千亩桑园和千亩板栗园,示范带动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二十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41.4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0.41万亩,荒山造林16.8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累计向28631个退耕农户兑现补助5.24亿元,农民人均3541元。

2.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998年,略阳县年水土流失面积达167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9%,土壤侵蚀模数高达2506吨/平方公里.年,25度以上陡坡地因无节制地耕作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就有709万吨。退耕还林实施后,通过“封”(封山育林)、“禁”(全面禁伐)、“退”(退耕还林)、“造”(荒山造林),做到了树上山、粮下川,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2019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减少到67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4%,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到1192吨/平方公里.年,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4%提高到68.7%,自然灾害减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林地面积的扩大,为野生动物建立了新的家园,其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人与自然的关系日渐和谐。

2.3农民收入直接增加。退耕还林前,农民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种粮,每亩年需投入籽种、化肥70元,收入却只有100元;实施退耕还林后,直接减少了这部分投入,同时,按政策每亩补助粮款210元,收入比原来翻了一番,全县退耕户户均政策增收18301元。发展林下经济,在退耕还林的空地中,林药、林果、林草间作柴胡、天麻、油用牡丹等中药材5万亩,优质牧草3万余亩,桃、李、杏等小杂果2000亩,年林下养殖乌鸡10万余只,种养殖业,户均增收1600元。退耕还林后农民减少了农业种植,解放了大量劳动力,1.3万余人外出务工,年均收入4.55亿元,农民人均3074元。

2.4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二十年来,全县共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28万余亩,占整个工程的75%以上,其中杜15万亩,核桃3.5万亩,板栗1.6万亩,银杏2.3万亩,年产皮、叶、果、籽等,可实现收入5500余万元,农民亩均收入553元。栽植的茶、桑及桃、李等小杂果树,也可实现收入400余万元。林业及依托林业的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为贫困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5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退耕还林使农民跳出了单一种粮的圈子,解放思想换脑筋,寻求新的生产经营门路,扩大增收渠道。以前是广种薄收,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实施退耕还林,国家既给粮又给钱,农民尝到甜头,看到了希望,大部分农民主动向政府要退耕还林任务。退耕后的农民,腾出精力在好田地上精耕细作,搞多种经营,挤出劳力外出打工挣现钱。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活了脑子,走上了致富的路子。可以说,退耕还林正在给我县农民的观念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悄悄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3经验与体会

1政策宣传引导是基础。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多种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工作覆盖面,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使退耕还林政策家喻户晓。政策宣传工作到位,使群众消除了应付心理,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心存疑虑坐等观望走向坚定信心,放手大干,从“要我退耕”到“我要退耕”。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领导重视是保证。退耕还林有别于常规造林工程,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推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工程建设,正确安排部署,认真调查研究,亲自抓点示范,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解决退耕还林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实有力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3工程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是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在工程建设中,略阳县把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质量标准放在首要位置。实地调查,精细作业设计,为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制定了严格的种苗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能和责任,确保了施工造林使用优质壮苗。工程施工中实行现场监理,确保工程设计落到实处,严明政策兑现中的组织纪律,严禁林粮间作,确保还林退耕。由于坚持了“质为先”,工程实施做到了国家放心,群众满意。

4农民增收是前提。对陡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其目的就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工程建设中,将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兼顾群众近期收益和远期利益,提高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积极性,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作业设计和造林施工中,坚持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混交林,受到退耕群众的普遍欢迎。在树种安排上,以杜仲、蚕桑、食用菌三大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杜仲、蚕桑、银杏、板栗、核桃等树种,增加农民收入。实行林草、林药、林果间作,鼓励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真正做到了国家要“被子”,农民挣“票子”。

5协调配合是保障。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工程,施工周期长,质量要求高,涉及范围广,工作头绪多,需要多方参与。略阳县的退耕还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鼎力配合,工程设计、种苗供给、施工组织、技术服务、面积核查等工作有序推进。林业、粮食、财政部门紧密协作,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视察监督和调查研究,共商生态环境建设大计,积极向县委、县政府献计献策,推动了全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