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常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科普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新时代常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科普建设初探

高雅

天津科学技术馆科普资源和信息部 天津 300000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科普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人民群众整体科学文化素养。群众通过参加各项文化科普活动,不仅能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推动基层文化科普建设进程。基层群众文化科普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文化科普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本文基于新时代常态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初探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常态;开展;科普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初探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追求经济富足,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因而,在提升社会经济水平的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改善精神面貌。以当代文艺科教形式为基础,举办相关活动,让农村人民感受到时代的发展,自觉提高精神文化诉求。

1.基层群文的社会功能

基层群众文化,就是人们群众自愿参加并自己组织的一种文化科普活动。人们群众可以积极参与,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文化科普活动的节目。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基层群众文化科普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基层群文工作除了提高人们的生活乐趣以外,还有着众多的功能,比如,挖掘科普宣传等方面的人才。由于基础群众文化是新兴起文化活动,有才华、有才艺的人有兴趣积极的参与,积极的展示自己的才艺。通过宣传、开展活动,可以将有才华、有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留下来,参与文化的组织建设,为当地的人民服务。其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使人们参与娱乐之中,满足精神需求,还可以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乐趣,在活动中还可以学习到文化知识、强身健体、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基层群文活动还可以诠释中华文化,使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活动中凝聚起来,达成共识。

2.做好新时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性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有助于满足群众对科学的需求,促进物质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逐渐从对物质需求转向对文化的追求。这就需要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顺应时代发展,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多元的文化活动。党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的意见》中指出,将“人民群众基础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纳入到2020年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此外,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明确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有助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由此可以看出群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问题,相应就必然带来全国各个地区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差异,导致各个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尤为严重。我国群众基层文化工作尽管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也存在着基础设施管理不善、老化过快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群众基层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底子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也缺少必要的技术扶持,这一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更为普遍。群众文化工作以人民大众为主体,重在全民参与、健康发展。就目前现状来说,群众的参与度还不够广泛,人们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案

4.1注重构建基础群众文化团队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时代迅速发展,而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量大,内容多。因此,想要高效地完成工作,就需要构建基础群众文化团队,从专业和服务的角度出发,改善人们的生活。工作人员需要了解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让工作人员明白自身的责任,为促进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建设现代化基础群众文化做出贡献。在开始工作之前,对需要上岗的人员进行培训,比如工作流程、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他们以严格的标准工作,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要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工作人员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文化建设工作。

4.2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在今后的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基层科普工作者要积极组织参加当地的科普文化活动,尤其是组织跨领域、跨地域的科普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我市每年举办的融媒体粉丝节、科技周、科普日以及各种社科类科普论坛,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互相借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按照2019年工作要点,以落实全域科普为主线,突出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探索创新科普服务模式,丰富各项科普活动,各项工作进展有序。覆盖群众十几万人,让众多群众对科学知识产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以达到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此外,未来我们也可以针对天津市的自身定位,继续邀请一些国内外科普专家学者来本地进行文化交流,亦或者出国学习、参加文化研讨会等交流学习方式,拓宽视野,提升站位,加深群众文化交流深度。

4.3增加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

我国建设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资金来源往往是财政拨款,仅仅依靠财政拨款就会增加政府的负担,而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经费缺口还比较大,这便要求基层群众文化部门必须开发资金渠道。比如,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部门可以和当地的企业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宣传,也可以进行企业产品的引进,从而获得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时候,首先我们必须做好调查工作,确保工作定位的准确,分析基层文化工作现状和成因,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候,可以将其和资金渠道需求结合在一起,和我市一些公益组织合作,吸引文创组织进入,从而给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帮助,不但需要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定位的准确性,还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时候,应该从思想上出发和人民群众贴近,根据群体的需要组织各种活动。

4.4扩展群众文化的活动范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娱乐活动,所以要扩展群众文化的范围,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区域的人们喜欢的文化形式不同,所以需求也不同,因此,要开展不同类型的节目,让各类群体参与设计文化活动,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热情,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比如,青少年组织举办舞蹈、跆拳道,歌曲演唱等节目[4];中老年群体开展戏剧、太极拳,广场舞等节目。此外,如今有着丰富的网络平台,可以设立基层群文网上交流平台,在多种渠道相互交流,使群文工作扩大影响力。参与网络还能够使群文活动传播开来,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将地方特色的活动视频传播在网络上,互相交流文化,了解各地方节目的特色,讨论自己喜欢的节目。

结束语

在目前各区科普文化素养分布不平均的情况下,就要求各级科普工作者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不能让群众觉得自己被社会所抛弃,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在提升群众科普素养的同时,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了解当地地区特色的文化传承,保证各区的科普文化水平,能够看到自身的特色,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作为基层科普工作者,也更应该想民众之所想,及民众之所及,立足于相关制度下自身的责任,更好地完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慧华.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214+195.

[2]聂红梅.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11):106-107.

[3]张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认识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424.

[4]王文红.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分析[J].汉字文化,2019(18):146-147.

[5]袁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