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与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与路径探析

马晓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在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发展,各省市乡村响应国家相应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策略做出调整,以赶上时代的步伐。尤其生产水平不高的乡村在乡村振兴和建设的大环境下,利用本土特色开发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文章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为例,通过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析,探究乡村振兴和建设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经济

1引言

经济的全面发展,推动了乡村的进程和建设,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并且对乡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从而为城镇经济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在客观上加快了乡村经济情况的转变,从而对乡村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带来深远的经济影响。

2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如今由于经济的全面发展,对于城市快节奏生活和众多压力感到厌倦的人们开始寻找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由此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就得到了众人的追捧。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带动了个人经济水平的提升,农民的收入在不断上升,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导致消费习惯的变化,消费的项目也会同时增多。旅游经济的发展让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轻松惬意的生活节奏,获得心灵方面的全面放松,同时产生的民宿经济以及特色餐饮等服务项目衍生出来了更多的商业项目,让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反作用于旅游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不断响应国家的积极号召,在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经济上的成果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困境

3.1村民缺乏强烈的自主意识

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到现在,剩下的大部分贫困人口都是因病、因残、因学而导致贫困的群体,然而部分地方也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极少数贫困户甚至把贫困户当成了一种光荣,无法形成可持续的脱贫扶贫效果,乡村旅游扶贫变成了“套话”、“大话”、“空话”。其次,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不少贫困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本地区缺乏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无法获得可持续的智力支持,不能支撑乡村旅游产业。

3.2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完善

乡村旅游产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必须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恰恰就是缺乏资金。如何筹集所需要的资金,是亟须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谋划,以激发人们投资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积极性,在大力促进脱贫致富的同时,如何增加投资方的回报和收益,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3地方政府职能定位不够精准

如今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和主导着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工作。脱贫的责任主体涵盖了农业、文化、财政、发改、环保、住建、交通、扶贫、林业、移民、水利等诸多机构。它们没有统一行动,也没有为致贫原因不同的贫困人口提供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或者项目。在开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活动的过程中,政府没有为旅游者、村民、企业等诸多利益主体进行有效的政策引导、前期规划、监督考核与资源协调等。政府职能定位不够精准,出现了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的问题,乡村振兴的实效性下降不少。再者,没有将当地居民特别是广大贫困人口当作旅游扶贫开发的主体,无法有效地凝聚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消除旅游开发扶贫活动。

4乡村振兴背景下跨界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

4.1旅游资源多元化发展

乡村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不能完全依靠同一种模式或者单一的产业,应当对其整体的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针对旅游资源方面的投资应该做到多元化。由于乡村旅游不仅仅是针对当地民众进行投资,大量的外来企业也会参与到当地的建设当中,所以应当通过招商引资来扩大旅游产业投资的规模。举例来说,政府可以通过提出相应的政策来吸引企业前来投资项目,并且将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另外,乡村的可观光的旅游资源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多元化升级,但可以增加一些休闲养生或者参与度较强的旅游项目,拓展度假型的旅游资源,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能引来更多的投资商进行投资和建设。

4.2坚持乡村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发展,才能够实现乡村旅游得以稳定和持续的不断发展。只有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最大作用。因此,在坚持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优化乡村旅游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融合的结构,建立旅游商业区,设置旅游纪念品等,同时建立具有特色的民宿,提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同时构建相应的旅游产业链。以文化旅游产业重点为核心,不断拓展经营渠道,不断拓展住宿行业、饮食行业等各个行业,丰富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核心,使得乡村旅游文化行业能够不断持续的发展。

4.3坚持发展的参与性与收益的分享性相结合

随着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应当发挥村居民的主体作用,鼓励村民对于构建乡村文化产业链这一发展形势的积极态度,并不断综合村民的力量去执行这一文化发展的理念,共同建设集饮食、住宿、旅游产业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村。同时,还应兼顾各方面利益,形成和谐共赢的发展形势,实现人民与产业共同发展。随着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推进,在各方的支持下,真正实现现实意义上的合作共赢。

4.4旅游形式多样化发展

旅游产业涉及多种行业和部门,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型产业。“吃、住、行、游、娱、购”是组成旅游的六要素,其中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和购物都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服务进行配套,六要素互相协调才能共同促进旅游经济的增长。乡村的经济建设也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乡村旅游可以划分为以下六大旅游区,每个旅游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如东北林海雪原民族风俗区,其借助东北独有的林业资源,能够打造东北冰雪旅游产品;黄淮平原旱作农业历史民俗乡村旅游区由于距离京津冀比较近,打造农家旅游产品;长江中下游复合农业水乡汉文化乡村旅游区;华南热带农业民族民俗乡村旅游区;西南坡耕地民族民俗乡村旅游区;西部农牧民族民俗乡村旅游区。中国式独有的旅游形式逐渐多样化,区域旅游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对于游客来讲也颇具吸引力,在旅游的过程中,欣赏游览美丽景色的同时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举多得的旅游措施。具体表现在攀岩、钓鱼、漂流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挑战性的旅游体验性项目,以及特色美食、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等具有文化氛围的旅游感受。这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不但能够吸引许多的城市居民和游客,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5结论

乡村振兴和建设虽然不是直接作用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乡村振兴和建设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发展的快慢。作为乡村的核心,村民构成了旅游经济的主体,更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由于近些年来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建设也在同步提升。针对于解决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首先应当解决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其他方面的配套保障。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的建设,提高了乡村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伟红.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38-41.

[2]赵影,钟小东.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经济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6(8):38-40.

[3]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Z],2019.

[4]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5]吴亮, 王先知, 里雨曦. 黄岩报告: 乡村振兴工作法[J]. 财经国家周刊,2018(7):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