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4
/ 2

探讨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响

郑宏林、杨柳、吴强

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雷州 524200

【摘要目的对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中心门诊部治疗的80例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常规组(n=40),分别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进行阻断和单独的乙肝疫苗阻断,对比分析两组阻断方式的失败率,并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种阻断方式的失败率对比,实验组(5.00%)<常规组(2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影响因素为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可用方法,但是需要关注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HBV DNA值,并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影响因素

近年来,母婴直接传播已经成为乙型肝炎病毒的一种重要感染方式,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进行有效阻断,而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表示,可以通过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的方式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进行有效阻断,从而整体提高儿童的健康发育以及母婴安全[1]。本次研究将针对我中心门诊部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的方式进行阻断,并探究其阻断结果和影响因素,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的80例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均于本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治,采用收治奇偶数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纳入指标:(1)研究对象年龄在20岁以上,且病史资料齐全的患者;(2)孕周时间为20-42周,血清HBsAg阳性,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3)患者及家属均对于此次研究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具有认知障碍、精神疾病以及孕期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合并重度以上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本次研究经统计,基数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联合免疫阻断方案

常规组在婴儿出生后的6小时内由医护人员给予单独的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生产企业: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注射;实验组在孕期28周起由医护人员开始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生产企业: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肌肉注射,每四周一次;注射剂量为200 IU1次,需要一共注射3次;同时在婴儿出生后的6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的联合免疫。

1.2.2因素分析

由医护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所有孕妇及婴儿的围产期资料(孕妇年龄、孕次、先兆流产及早产情况、产次以及HBV标志物、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及新生儿性别、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乳汁HBV DNA水平等),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未感染的80例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与已经感染人员进行整体对比,探究HBV母婴传播有关的危险因素[2]

1.3评价标准

通过采集静脉血选取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性;新生儿则需要观察其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且持续阳性至少3个月以上,以及尽管同样采用主一被动联合免疫,但近期无免疫效果,则表示阻断失败。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

常规组中阻断成功例数为30例,失败率占比25.00%;实验组中阻断成功例数为38例,失败率占比5.00%;且两种阻断方式的失败率对比,实验组<常规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n(%)]

组别

例数

阻断失败(n)

阻断成功(n)

失败率(%)

常规组

40

10

30

25.00

实验组

40

2

38

5.00

X2

-

-

-

6.275

P

-

-

-

0.012

2.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

通过选取同一时间段内未感染的80例母亲及所生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与已经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发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见表2:

表2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n(%)]

组别

例数

孕妇血清HBsAg

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

阳性

阴性

<1.0×107

≥1.0×107

对照组

80

80

0

10

70

实验组

80

0

80

60

20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高达地区,且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已经高达20%,其中主要的传播方式为母婴直接传播;该疾病主要是指能够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后患者会发生各类急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3]

本次研究中给予已经感染的80例HBV感染者母亲及所生的儿童分别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进行阻断和单独的乙肝疫苗阻断,其整体结果表示:两种阻断方式的失败率对比,实验组(5.00%)<常规组(2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说明联合免疫方式效果显著。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要是由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的人血清浓缩纯化后制成的一种免疫球 蛋白[4]。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将患者体内表面抗原进行中和,并清除病毒;而乙肝疫苗具有同样的作用,但是经研究显示,其起效时间较慢,作用时间长,两种免疫方法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而通过研究发现,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且在临床定期产检过程中需要对孕妇血清HBeAg阳性的孕妇患者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来有效降低产时感染的发生率[5]。另外HBV DNA水平可以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实际状况,同时也是较为有效的指标之一。本次研究结果中表示,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的患者发生宫内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的患者,但是对于HBV DNA≥1.0×107 IU/ml的患者可否于孕前或孕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病毒载量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率,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6]

综上所述,临床中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显著,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指标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1.0×107 IU/ml,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以降低母婴传播率。

参考文献:

[1]任坤岭, 崔秀华, 王晓琼,等. 联合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8, 19(9):26-29.

[2]黄敏, 周海新, 郑粼. 探讨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28(17):2670-2672+2676.

[3]高庆伟, 高鹏, 丁楠,等. 54例高病毒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孕妇抗病毒短期干预的临床安全性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42(7):649-653.

[4]王海英, 田小云, 李彦飞. 庆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2):188-189.

[5]李杰, 卢颖, 卫凯平,等.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免疫策略的探讨[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 27(2):97-101.

[6]娄海琴, 朱继华, 王志红,等. 以产妇人群为基础的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现实世界效果[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9, 22(8):591-596.

作者简介:郑宏林,男,1965年9月,大专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雷州;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传染病的诊疗及预防研究;职称:普通内科副主任医师;职务:门诊部主任;单位名称:广东省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邮编:524200;科室;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