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邓春美

大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当中有着明显疗效,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会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甚至会发生心源性猝死。尽早识别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有效选取治疗药物,缓解室性心律失常症状是关键。长时间以来,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主要选用的是利多卡因,而在循证医学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临床实践发现该药物的使用会造成严重并发症。而胺碘酮则相对来说有着更为确切的疗效,且可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符合该病症诊断标准,不存在胺碘酮的应用禁忌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此次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把所有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64.5±7.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为50-74岁,平均年龄(63.9±7.3)岁。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治疗,先静脉推注50-100mg,之后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维持1-4mg/min。如果显示治疗无效,则在30分钟后静脉推注利多卡因50mg。如果治疗有效,则继续静脉滴注治疗并维持1-2mg/min。在用药时保证一小时内用量不大于300mg,24小时内用药量不能超过1200mg。观察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先静脉注入150-300mg胺碘酮加入葡萄糖稀释到20ml,所有药物须保证在10分钟内推注完成。接下来维持1-1.5mg/min胺碘酮治疗,并做好对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监测。该到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之后,开始调整用药量,调整为0.5-0.75 mg/min。等到患者只是偶发室早时停止静脉给药,而是指导患者口服胺碘酮200mg。口服药量需根据时间和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逐步缩小用药量和减少用药次数。

观察指标和效果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评定标准为:(1)显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减少大于90%。(2)有效: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减少大于60%,成对室早减少大于80%。(3)无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有效率的总和。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5f0e64d08db9c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n=28)

15(53.6%)

12(42.9%)

1(3.6%)

27(96.4%)

对照组(n=28)

8(28.6%)

14(50.0%)

6(21.4%)

22(78.6%)

表2 两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比较(5f0e64d08db9c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组别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

QRS波时限

PR间期

观察组(n=28)

908.4±101.2

0.070±0.005

0.153±0.003

对照组(n=28)

1107.1±152.5

0.088±0.008

0.142±0.00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不单会给原本缺血心机带来极大程度的损伤,还会扩大心肌梗死面积,加快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速度,与此同时还会影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缺血性坏死,而造成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是管状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对心肌的血液供应产生下降、中断的情况,最终坏死。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很容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情况,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最为危急,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主要表现为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如果在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必须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并选取恰当药物对症治疗。过去临床上把利多卡因当作该病症的首选药物,但是在治疗和应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物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不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胺碘酮开始广泛应用于该病症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和减少患者病死率方面疗效突出。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半衰期长,可以持久发挥作用,缓解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等症状。胺碘酮属于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一种,能够非竞争性地降低外周血管内部的阻力,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既减少了心肌的耗氧量情况,又减缓了患者的心率,又没有影响心率的变异性。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为探究其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药物治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4%,对照组为78.6%,而且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明显降低。结果表明,胺碘酮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应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当中有着明显疗效,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作为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汪海洲.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4(15):67-70.

[2]蔡飞,李刚,昊立群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9(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