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针临床应用

/ 3

回春针临床应用

邓家先

湖南省郴州市橘井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

湖南省郴州市养生协会中医分会副会长

湖南省郴州同心综合门诊部主任

一、回春针具特点:

二、回春针治疗原理:

三、回春针疗法适应证:

四、回春针疗法禁忌证:

五、回春针操作特点:

六、回春针疗法反应传导现象:

一、回春针针具特点:

《灵枢 九针十二原》:“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回春针(又名回春拨针或拨针、圆龙针),源于九针,属于古代巨针范畴,参照古代“九针“中长针与圆针的优点,经改良后针具更加安全。古人创造长针的目的是为了治疗深痹、远痹;圆针的针尖圆钝,可以起到治疗肌腠疾病时不伤及正常组织的作用。回春针是用优质弹性钢材制作,比拨针更柔软更富有韧性与弹性,总长为19至30厘米,针尖圆钝形似子弹头,针头5厘米后方变小,整个针头前端如红缨枪;针体长9至19厘米,直径为1.6-1.8毫米。针柄长10厘米,呈盘龙状。

回春针疗法以皮下浅筋膜挤压松解为主,安全高效无损伤,采取中医以调气为主“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等方法。可治疗的范围:腰椎盘凸出、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痛经、胃病等。回春针进针部位少且治疗范围广泛;回春针由于针尖圆钝,可对皮下浅筋膜进行挤压松解,在对浅筋膜进行皮下平行松解治疗,也对血管、神经无创伤,还能让血管更加有弹性。此外,回春针是用优质医用弹性钢材制作,利用针具对挛缩、僵硬的浅筋膜组织进行挤压疏通松解,使多年劳损形成挛缩的肌腱、相关的肌纤维组织逐渐得到挤压松解,以此让神经、血管得到丰富的供血与营养,恢复人体正常的组织生理功能。

回春针系邓家先、周武新、甄利波、雷建军等中医传承派,学源派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并结合临床中原针具的缺陷其不足,经数年共同研究改良而成,继承了传统“九针”的精髓,但是溶入了现代材料与制针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人类对软组织损伤机理认识上更是质的飞跃,使回春针具比古代“九针”有了更多的科学内涵,反应出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当今时代特征。如通过对腰背部及小腹部松解,对男性:女性:,回春针被大家公认为送子观音针。由于其性能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因此被针灸界临床广泛应用。

二、回春针治疗原理:

《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它将人体运动系统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性疾病概括为痹证,并提出痹证是由皮、肉、筋、脉、骨五个不同层面的痹阻不通病理机制形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变发展过程。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与中国古代医学的认识不谋而合,认为机体慢性软组织损伤遵循着点、线、面、立体这样一种由轻到重由局部向整体发展的自然规律。

在软组织慢性损伤过程的不同阶段,筋膜组织会出现增生、肥厚、粘连、钙化、硬结、条索、挛缩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在影响人体功能的同时,表现出疼痛、麻木、僵硬不适。由于筋膜损伤呈点、线、面、立体化病变特点,因此,必须针对其发病规律进行治疗。如腰背部的板结,导至植物神经、交感神经通路受阻,而植物神经不受大脑支配,至男科相关疾病、妇科相关疾病。

回春针针体在软组织病变的平面进行浅筋膜挤压松解与疏通,都可以进行广泛的通透松解术,而且不损伤任何人体的血管神经。通过不同的操作手法,可以改变人体各个不同部位浅筋膜组织的粘连、钙化、条索、挛缩等病理状态,使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组织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所有的浅筋膜治疗对软组织损伤具有非常大的益处,回春针在这方面理论建构与疾病安全治疗松解有极强的优势,此治疗方法获得众多患者的推崇与信任。浅筋膜组织病变日久通过应力作用,会将异常的牵拉力传递至骨膜组织,让骨膜组织受到持续性的应力,但回春针可让之前劳损软组织的钙化、结节、条索、肿胀得到挤压松解与疏通。

由于各人生活习惯长期爱吃冰冷的食物及吹空调、露腰腹导致人体腹部很容易瘀堵,局部出现肥胖、臃肿、脂肪堆积等病变,而形成对脏腑温度失衡、阳气不足,出现男科、妇科功能性障碍等症状。用回春针可以对皮下浅筋膜组织进行挤压松解与疏通,使皮下浅筋膜僵硬组织得到供血与营养,从而解除病变,使临床功能障碍症状消失。

劳损已成为当今软组织慢性损伤和病变的主流,现代人工作环境与生活中大多长期处于坐姿或站姿,许多部位的肌肉保持持久性收缩状态,加上休息和放松肌肉活动不够,日积月累肌纤维之间的收缩不能完全松开则挛缩在一起。患者表现出患处肌肉紧张、僵硬、拘紧、疼痛、功能障碍,检查时发现劳损处肌肉隆起,呈板块状、条索、硬结,并且伸展活动受限。此外,静力性劳损还可造成浅筋膜与肌腱组织损伤出现增生、肥厚、钙化病变,导致挛缩。应用回春针对人体软组织的松挛缩、僵硬肌筋膜组织进行持续的松解,使长期静力性损伤形成挛缩的肌腱、相关的肌纤维组织逐渐挤压松解与疏通,从而恢复人体正常组织生理功能。

回春针针具、操作方法、功能作用都很独特,对人体治疗范围广泛、影响程度深刻,尤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日久形成的大面积与整体广泛病灶者的治疗作用更能彰显出其显著优势,治疗的近、远期疗效理想,治疗过程比有刃针具更加安全,其优势是目前其他中医微创针具与治疗方法难以企及的。

三、回春针疗法适应证: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主要有:筋膜劳损机制、骨膜劳损机制、脂肪垫劳损机制等。上述软组织劳损机制回春针疗法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回春针针尖圆钝, 进入软组织内治疗操作时属于浅筋膜松解分离术,对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没有任何损伤,故回春针疗法的适应性非常广泛。

1、软组织筋膜性疾病:对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痛、骨性关节炎、跟骨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脊柱反射性相关疾病:对各种内科疾病,如消化道病、呼吸道病、轻、中度心血管病,泌尿与生殖器等反射性病症,在相应脊柱用摩骨术,有很理想的治疗作用,

3、免疫系统疾患:对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有调整、重建免疫系统作用。

4、各种神经放射性痛,对头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回春针疗法松解浅筋膜,可间接松弛神经周围组织对神经的约束,从而达到调节平衡系统。

5、松解术对各种滑囊炎、腱鞘炎等,有治疗作用。

6、对男科(功能性阳萎早泄等),妇科(宫寒、功能性性冷淡等)有抗衰、回春作用。

四、回春针疗法禁忌证:

1、原因不明体内恶性病变、恶性肿瘤等。

2、某些发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结核病等。

3、一切重症内脏疾患。

4、施术部位有不明原因脓肿症。

5、施术部位有大的神经、血管或脏器部位者。

6、血友病患者。

7、月经期、妇检怀孕期者。

五、回春针操作特点:

1、对病变筋膜的松解操作

回春针的针体长可以对病变的肌筋膜组织进行扇形面、多层面等层面的直透术、分层透术;对病变肌筋膜中点、线、面、体出现的僵板样、纤维化样组织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松解。

2、对病变筋膜的磨擦操作

在对病变筋膜治疗过程中,用拨针对筋膜进行反复磨擦,可将机械磨擦能转换成热能,热能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的作用,通过机体神经的“反反射作用”,从而达到调修受伤软组织的目的。

3、术前的检查诊断记录

⑴一般检查记录:

  1. 姓名、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电话、身份证号码。

②询问近期有无发热史、有无其它慢性病史。

⑵体位检查:病人应保持体位舒适,查出病变范围,作好标记。

4、针前的准备工作

⑴备手套、16号针尖、回春针。

⑵局部消毒:消毒液(碘伏、或75%酒精加碘酊)用于皮肤消毒,每进针点处擦拭范围直径>40~50cm2。每个部位均消毒三遍。

⑶用16号针头打眼破皮,深度约0.5cm,进针后并摇大针孔,便于插拨针,又能压迫毛细血管而止血。

⑷用拨针插入。

5、进针部位的选择

选择拨针进针部位就是进针点,有如下几点规律:

⑴按病变肌肉解剖起点、止点、支持点定点法:

⑵按病变肌肉体表投影区定点法:

⑶按脊神经解剖定点法:

⑷按局部压痛点定点法:

所有关节部位病变者,均以局部压痛点定点法,注意阳性点(病人提供的)与隐性点(医者根椐筋膜学机制测出的),阳性与隐性点同治才有高效与远效。

定点注意事项:达到点面结合。

6、进针操作深度的选择

⑴根据患者主诉病史,医者在触诊时,肌组织的厚实、薄弱、弹性等特性,判断进针操作的深度。

如早期病症者,浅层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痛者,深度可定为浅、中层病变。如病久者,深压胀、酸痛、近端向远端有放射现象者、肌组织弹性差,可定为中、深层病变。

⑵浅层肌筋膜针刺深度:透过皮下筋膜层,进针后平刺进行松解术。

7、进针操作力度的选择

进针操作力度主要指拨针的撬拨力度,根据肌张力,和病人耐受程度而定力度,腰部、上背部、肩部肌组织、腱组织张力为中等強度。具体治疗中还要视个体差异,肌肉组织、肌腱组织张力大、小而定力度,以病人耐受力范围而定。

8、针后处理与注意事项

9、针具的使用与维护

⑴针具使用完毕应及时清洗干净,再使用医用器械消毒液浸泡。

⑵回春针消毒前必须认真检查,针头应圆钝而光滑,如应用时间过久,有毛糙现象应及时更换。

⑶回春针使用前高压蒸气消毒30分钟,一人一换,一人一消毒。

五、回春针疗法反应传导现象:

1、反射现象与反射疗法

病灶通过浅筋膜途径,将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病理反应传导到肢体的其他部位的现象,称之为疼痛症的“反射现象”。而用回春针治疗是通过对浅筋膜的刺激,产生针感,循浅筋膜与皮下路径,将针感传递到原来患肢远端,就能治愈上述各种病理反应,称之为“反射疗法”。

2浅筋膜病理反射传导规律

在长期的针刺疗法临床实践中发现,人体浅筋膜层劳损的病理反射有自身的传导规律,既可以由局部向周围波散性传导,也可由近端向远端放射性传导。而且具有沿着肢体不间断的连续性由上而下传导特点,患者产生酸、痛、胀、麻等现象(这就是病理感应现象),无论是腰部或是臀部浅筋膜层劳损时, 都可放射至下肢的一种反射现象,当病症减退或消失,这种病理反射性传导也逐渐消失。

3、“老丝瓜络”针感

拨针在浅筋膜层平行松解时,遇到纤维化、钙化的病灶时,医生会感觉到针尖前有阻力的同时,就像插到“老丝瓜络”上的类似针感,随着的拨针的不断穿插,伴随着好像“老丝瓜络”松解的脆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