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朱晓君

宜昌市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宜昌市, 4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生儿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35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之上加行集束化护理。对比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入院时长、家属满意度、不良症状概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长与入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且家属的满意度也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此外,研究组的不良症状也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根据2组护理方式对比可看出,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机械的通气,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集束化护理

前言

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新生儿来说是较为常发的一种疾病,多发于早产儿,主要是因患儿的肺部成熟性较差、肺泡的表面活性物等缺乏而引发的症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受阻、衰弱,若不注意则极易导致患儿死亡。在该疾病的治疗中,有效的护理方式对于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为了进一步探讨最佳的护理方式,本文针对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70名新生儿,探究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作用。

1 基本资料和方法

    1. 基本资料

选取于本院进行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生儿70例,所选时间区间是2018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儿分为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其中参照组出生前的胎龄在28-38周,平均胎龄在(30.37±1.58)周,研究组出生前的胎龄在27-37周,平均胎龄在(31.53±1.04)岁,对比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组间具有可比性,P值>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患儿出生后送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肺部表面活性物、机械通气治疗等,并实时观察患儿的病症变化,给予气道、输液操作,以及营养喂养等常规性护理。

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主要方式有:①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针对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对其家属进行患儿发病的原因、治疗手段、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视频、照片等,以让患儿家属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消除家属内心的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或让家属一方进行患儿的探视,在探视前需严格进行隔离服的更换等,以防止患儿发生感染或其他不良症状的发生;②病情护理:根据患儿的病症情况,进行机械通气的合理设置,并实时监控患儿的血气指数变化,在患儿通气时为其采取侧卧或俯卧的体位方式转换,并注意患儿皮肤的变化,以防患儿出现压疮现象;③不良症状预防:通过加热类型的加湿器,为患儿进行气道的湿化处理,并为患儿进行气道中分泌物的清理;同时,保障各管道的通畅、有效固定,以防止发生管道脱落、移位等,引发渗血、感染、渗液等不良现象;④营养供给:在治疗的前三天,通过静脉注入的形式为患儿进行营养的补给,根据患儿恢复的效果,逐渐转换至肠内营养,并对患儿的皮肤、鼻损伤等现象进行实时监测,保障静脉输液管道、胃管道等顺畅[2]

    1.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2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长与入院时长,并通过自制的调查表进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满分值为10分,分值越大,则说明患者对护理越满意;同时,统计患儿发生不良症状(静脉炎症、营养不足、鼻损伤)的概率,若总不良概率值越大,则说明患者发生不良症状的风险越大。计算公式:总不良概率=(静脉炎症+营养不足+鼻损伤)/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70例新生儿的数据,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形式,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入院时长与家属满意度,并进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率(%)表示2组患儿的不良症状,进行卡方检验,组间对比P<0.05,即可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患儿机械通气时长、入院时长与家属满意度对比

通过表1可知,参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长与入院时长均长于研究组,而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具有差异(P<0.05)。

1 2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入院时长与家属满意度对比(均数±标准差)

机械通气时长(天)

入院时长(天)

家属满意度(分)

参照组(n=35)

13.52±2.18

25.39±3.27

6.56±1.25

研究组(n=35)

7.84±2.26

14.55±3.16

8.75±1.16

T

10.7015

14.1027

7.5975

P

0.0001

0.0001

0.0001

2.2 2患儿不良症状对比

据表2可知,参照组的不良症状概率明显高于研究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组患儿不良症状对比[n(%)]

组别

例数

静脉炎症

营养不足

鼻损伤

总不良概率

参照组

35

4(11.43)

5(14.29)

2(5.71)

11(31.43)

研究组

35

1(2.86)

1(2.86)

0(0.00)

2(5.71)

X2

7.6518

P

0.0057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主要是新生儿在出生不久后发生的一种呼吸困难、衰竭等严重症状,其病因主要是因患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缺失,导致患儿的肺泡发生萎缩现象,从而引发呼吸困难、衰竭等现象。据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的胎龄越小,其患病的概率便越高。

临床中对于该病的治疗虽然效果尚佳,但由于影响患儿治疗及预后的干扰因素较多,有效的护理模式对于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集束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主要以患儿为核心,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方面的体位护理、通气护理、气道护理、营养供给、不良症状预防等,有助于帮助患儿进行有效的通气治疗,同时皮肤监控与营养的及时补给,也有效降低了不良症状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3]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集束化护理,能集中、有效地针对患儿的病情进行治疗,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长,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提升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琳.集束化护理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65,70.

[2]陈晓娜,纪泽虹.集束化护理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6):170-172.

[3]姬莉,孙敏敏,倪荣.集束化护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9):107,110.

朱晓君,(1988.11-)女,汉族,宜昌市妇幼保健院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