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观察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观察效果

张静 王金珠 陈桂英 丛丽莉 张智慧 王开春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诊外科护理中,创伤救治的实施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急诊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2例创伤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匀分成参照组(61例)和分析组(61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救治与护理,分析组对象则需接受创伤救治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基础指标。结果: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救治时间更短、患者生活质量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诊外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创伤救治的效果较好,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救治;不良事件;指标

急诊外科所收治的患者基本是意外创伤患者、外科急症患者等,这类患者病情较为危急,且病情复杂性明显,容易发生快速变化[1]。为了确保急诊外科患者的救治效果,除了需要做好及时、准确的治疗,还需要对患者实施较为科学的护理干预,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2]。本次研究针对急诊外科创伤疾病患者选择两种不同类型干预模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当中抽取122例创伤疾病患者开展分析,将入组患者均匀分成参照组(61例)和分析组(61例),参照组中男性为32例,女性29例,年龄为19~62岁;分析组患者当中男性为33例,女性28例,年龄21~63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接受比较后无差异存在(P>0.05)。

    1. 方法

参照组对象接受常规方式救治,分析组患者则接受创伤救治及护理,主要方案内容如下所示: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早期检查,对患者的病情、体征进行严格观察,重点检查患者气道、心脏、呼吸状态、腹部情况、四肢与脊柱功能等。护理人员需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休克、出血等情况,对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将其口鼻分泌物清除干净,将血液、痰液等吸出,让患者吸氧,必要时可以开放患者气道,进行气管插管,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对其创伤部位进行清创、消毒,通过敷料加压包扎等方式进行止血,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弹力包扎或者绷带包扎方式,做好患者创伤部位的固定,并且限制患者的活动。

在对患者进行转运的时候,需要保证患者身体平稳,并且选择合适的转运路线,避免转运路线中存在障碍物,最大限度减少转运的时间,并且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风险防控,对急诊外科患者此前出现的不良事件等进行分析,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将护理安全隐患等找到,并且及时进行纠正、改进等,避免患者出现风险事件,以免给救治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在急诊外科护理中,护理人员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护理人员应当将患者病情、创伤救治与护理方法等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并让其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在进行相应操作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预先告知患者家属,提高患者家属的配合度,并且做好家属的安慰,避免家属因为情绪激动而影响救治。

    1.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模式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呼吸循环紊乱与肢体缺血。

此外,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救治时间与接受干预后生活质量,选择SF-36量表统计生活质量,内容包括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与社会功能等。量表总分值100分,患者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各项数据需选择SPSS23.0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n(%)接受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5f0e74715fad9_html_97dbdf4d1cd2ab02.gif ±s)接受t值检验,P<0.05可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

1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分组

例数

切口感染

呼吸循环紊乱

肢体缺血

总发生率

n

n(%)

n(%)

n(%)

n(%)

参照组

61

6(9.8)

4(6.6)

2(3.3)

12(19.7)

分析组

61

2(3.3)

1(1.6)

0(0)

3(4.9)

x2

——

——

——

——

6.157

P

——

——

——

——

0.013<0.05

2.2 两组基础指标

2 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后的基础指标观察(5f0e74715fad9_html_97dbdf4d1cd2ab02.gif±s

分组

例数

救治时间

SF-36分值

n

h

参照组

61

62.6±4.3

58.2±2.9

分析组

61

35.3±2.7

88.6±1.8

t

——

41.994

69.563

P

——

0.000<0.05

0.000<0.05

3 讨论

针对急诊外科患者的治疗、护理等工作,由于患者的发病较为突然,且绝大多数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所以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患者开展救治,以免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3]。这样一来,就给护理人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急诊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患者的创伤救治,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妥善处理,避免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从而提高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我院护理人员会做好患者的伤情评估分析等,第一时间做好患者的止血、包扎、固定等,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及时控制。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患者转运的时候会格外小心,确保转运较为迅速、平稳,并做好患者的风险防控,及时找到风险因素并进行控制,为后续的救治创造良好条件。这样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效率和操作能力,也能让患者的创伤救治风险因素较少,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结合此次研究的内容分析后可知,接受创伤救治的患者救治时间明显更短,且SF-36量表分值较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再加上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很少,充分印证了这一方案的应用优势。

结语:

对于急诊外科患者的临床干预,实施创伤救治的整体效果较好,可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救治时间。

【参考文献】

[1]何飞.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效果和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0):247-248.

[2]刘旭.探究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05):91.

[3]郭慧芳.创伤救治在急诊外科中的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69+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