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早期下床活动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范培培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三院院区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下床活动对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98例老年肺叶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至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康复护理,实验组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实验组患者FVC、FEV1及MV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下床活动;肺叶切除术;肺功能

肺叶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肺部疾病的常见治疗手段,患者受开胸手术、肺叶切除等因素影响,常会在术后出现胸闷、气促等肺部症状,损害患者肺功能,尤其是耐受度较低的老年患者,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患者术后行有效护理措施极为重要[1]。本次研究将我院98例老年肺叶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早期下床活动在促进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详细过程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98例老年肺叶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7.7±5.2)岁;实验组49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1±5.4)岁。两组患者均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后康复护理。

1.2.2实验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为患者行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内容为:(1)活动评估:通过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对患者下床时间进行拟定,确定患者意识、情绪、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未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不良事件,引流管当中无渗液和活动性出血,经评估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则可判定患者可进行早期下床活动[2]。(2)活动指引: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程度制定适合患者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始时首先取患者高坐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缓慢移向床边,待患者坐于床边,让患者双腿自然下垂持续5min,期间细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况,如有不适鼓励患者说出,随后在护理人员搀扶下,逐渐站起,站起后持续2~3min,再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他反应进行观察,随后护理人员停止搀扶,让患者扶床尾挡板或栏杆站立2~3min,待患者适应后在护理人员辅助下绕病床行走5min左右,每日一次,随后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3]。(3)安全管理:患者行早期下床活动期间,积极保护患者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护理人员时刻围绕患者,如果患者跌倒可立即对其搀扶,避免发生危险事件,如果患者在活动期间出现心悸、气促、头晕、出汗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除此之外,给予患者充足的营养支持和休息时间,时刻观察患者引流袋内液体状态,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等肺功能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研究数据,研究中计量资料利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执行t检验。将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X±S

组别

n

时期

FVCL

FEV1L

MVVL

对照组

实验组

t

P

49

49

术前

术后4

术前

术后4

2.45±0.29*

1.72±0.16

2.40±0.27*

1.99±0.23

6.75

0.000

1.82±0.20*

1.18±0.09

1.75±0.17*

1.43±0.12

11.67

0.000

66.89±6.65*

54.31±4.87

65.02±5.99*

59.73±5.40

5.22

0.000

*术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其肺容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会出现肺泡扩张、肺气肿等严重并发症,从导致患者肺功能显著下降,易引发肺部感染,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生活质量也造成消极影响[4]。表1数据可见,患者术后4周肺功能水平显著低于术前,由此说明患者术后肺功能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在患者术后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下床活动是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情绪、意识等均恢复正常之后,在护理人员协同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床下活动,并根据病情恢复逐渐增加训练量,从而达到逐步恢复健康的目的[5]。此外,早期下床活动在每一个步骤前后均要对患者身体实时状况进行评估,以明确患者是否能够继续进行活动,对患者的身体安全提供了更为严谨的保护措施。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FVC、FEV1及MV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行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患者肺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一定帮助,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江礼君.个性化早期下床活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304-4305.

[2]吴林珠,邓亚雯.重症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实施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8,8(34):274-275.

[3]刘枚,邹维.品管圈(QCC)活动应用于促进胸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7,91.

[4]潘瑞金,姜谧.早期下床活动对胸腔镜下心脏肿物切除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s1):226-227.

[5]芮祖琴,李雷,龚菊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