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临床护理

任桂玫

成都新华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慢性疾病,病程长,而且无法治愈。研究发现,高血压和冠心病、脑梗死发病和疾病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临床控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分析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提出临床护理对策,以此有效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仅供参考。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也成为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不仅会危害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还会引发心力衰竭、冠心病等疾病。老年人血管退行性变化,其血管弹性过低,脆性过高,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已成为致脑卒中、冠心病高危风险因素。所以,对高血压疾病要及早诊断、分级治疗,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血压升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因年龄过大,内分泌机能和血压调节系统能力均明显衰退,导致血压调节功能受到影响。老年人年龄大,动脉弹性差,因脉压差影响,血压波动过大。尤其是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过大,都容易并发心脑肾等并发症。老年人由于年龄和身体因素影响,活动较少,而且睡眠质量差。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孤独、悲伤及缺乏信心等心理状态,出现不合群的表现。有些高血压患者有家族病史,再加上日常饮食不节,过度烟酒,过多摄入食盐,过量食用高脂饮食。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影响患者血压的控制。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存在,互相影响产生不良结果。老年人因自身文化程度因素,对高血压疾病缺乏疾病知识了解。而高血压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有些老年患者当病情控制后就会自行停药或减剂量,导致用药不当影响正常的治疗。老年人由于自身基础疾病与身体因素,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明显高于年轻人群,老年人用药要考虑靶器官受损,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疾病等。针对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代谢、不良反应等综合分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可以长效控制,不良反应少及价格较低的药物。

2.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

老年高血压患者如果病情严重,要控制活动量,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选择平卧的方式,当体位变化时,例如:卧位变为坐或站位,转变动作时,动作一定要慢,避免血压产生波动,引发头晕、摔倒等意外事件。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要定时检测血压值,定期回医院监测血常规和尿常规。老年高血压患者首次用药为成年人药量1/3,对患者用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和疗效进行观察并记录,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以逐步增加药量,直到最后维持到成年人的正常用药量。

2.2心理护理

高血压患者因血压值高,情绪激动会增高血压值。所以,日常患者要学会自我心理护理,积极参与社区开展各项文娱活动,例如:合唱、弹奏、书画等活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放松心情,避免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

2.3用药护理

高血压用药要连续服药,不规则用药会影响疗效。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定时用药,讲解药物用途和按时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了解长期用药对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随意中断或减少剂量对于疾病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2.4环境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休息时保持充足睡眠,需要休息环境安静,可以良好的通风,地面无积水,不会发生滑倒等意外。指导患者要定时下床活动,对于睡眠不佳或精神过于紧张的患者,指导患者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维持良好的休息状态。

2.5饮食护理

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要保持低盐、低脂的饮食方式,避免胆固醇高食物摄入,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导致水钠潴留或液体量过高。也能有效避免形成心脑血管类疾病。

2.6出院指导

高血压住院期间通过用药和护理指导,都可以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出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要按时用药,不能随意更换药物。掌握饮食、运动和血压自我监测等方法,才能使出院后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任桂玫(1983823日)汉族,女。籍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 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内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