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观察

严贤亮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500

[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月到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不遂患者 8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79%,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 治疗; 疗效观察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由于神发生了病变,形成了“窍闭神匿”的病状,同时肝肾阴精不足,也是导致内风妄动。半身不遂又称偏瘫,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1]。现对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不遂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0月到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不遂患者 8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 24例,女19例;年龄为 42~79岁,平均年龄62.5 ±3. 5 岁, 病程4~ 25个月,平均病程为9.0± 2.0个月;脑梗死38例,脑出血5例;左侧上、下肢偏瘫26例,右侧上、下肢偏瘫17例;观察组男 25例,女 1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5±2.5岁,病程4.5~24个月,平均病程为10. 5±2.2个月。脑梗死37例,脑出血6例;左侧上、下肢偏瘫25例,右侧上、下肢偏瘫18例;两组患者肌力由0~3级不等,病程4周~2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控制血脂、血糖、血压,脑细胞营养药物、扩张脑血管药物等对症治疗,持续治疗一个月[1]。

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

气虛血瘀证:半身不遂,言謇语涩或不语,口眼蜗斜,偏身麻木,面色觥白,胸闷短气,乏力懒言,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细缓。益气活血,通经活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桃仁10g,红花10g,赤芍20g,归尾10g ,地龙10g,川芎8g ,鸡血藤 20g,木瓜 12g,党参 15g)

风痰淤血、痹阻脉络证:突然肢体瘫痪,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心胸憋闷,心慌心悸,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化痰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丹参饮加减(半夏10g,生白术10g,天麻10g,胆南星6g, 紫丹参 30g,香附 15g,赤芍 15g,酒大黄5g,茯苓12g)。

阴虛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少寐多梦,心悸烦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育阴熄风,方药:玉女煎加减(生地20g,玄参 15g,女贞子15g,钩藤30g,白芍20g,桑寄生 30g,丹参15g,益母草 15g,鸡血藤20g,何首乌15g)。

痰湿蒙蔽心神证:素体多为阳虚湿痰内蕴,病发神昏、半身不遂而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痰涎壅盛、心悸气短,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治则: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方药:真武汤合涤痰汤加减(制半夏10g,陈皮9g,枳实10g,胆南星6g ,菖蒲 10g,竹茹 10g,茯苓块 20g,远志 10g,生姜3片,制附子6g,肉桂 5g)。

每日针灸一次,主穴:百会、曲池、外关、合谷、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环跳、昆仑,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随症配穴。

1.3 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肢体功能正常,上、下肢肌力恢复4~5级,语言清楚,生活自理。显效:肢体功能明显恢复,肌力较治前上升2级.能自行走路,语言清楚,进食吞咽功能改善,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2]。有效:肢体功能进步,肌力比治前上升1级,语言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统计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资料采用(5f0e976d0d1f6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计算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t和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例,基本痊愈18例(41.86%),显效16例(37.21%),有效5例(11.63%),无效4例(9.30%),总有效率为90.70%; 对照组患者43例,基本痊愈6例(13.95%),显效10例(23.26%),有效11例(25.58%),无效16例(37.21%),总有效率为62.79%;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79%,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3例,神经功能治疗前(22.20±7.83),神经功能治疗后(10.38±3.15); 对照组患者43例,神经功能治疗前(21.89±8.05),神经功能治疗后(16.75±6.08);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中风之所以出现神志改变,是形成中风的病因之一。中经络患者及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语言不清等症状都是气血不调、血瘀经络所致。中风中经络时,可仅出现半身不遂而无神志改变,这表明邪入不深,仅因经络不通、气血郁滞或气虚血瘀所致。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像挎个竹篮:下肢伸直, 瘫痪的下肢走一步画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劳动或生活能力[4]。

中医辩证治疗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79%,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

总之,对中风后半身不遂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刚, 王玉玲, 姜昆. 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9):109-109.

[2]张玉红. 中风后遗症90例辨证论治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0, 7(3):55-55.

[3]王睿琦, 王偌涵, 刘向东,等. "四联综合治疗法"对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康复治疗的体会[J]. 光明中医, 2012(01):100-102.

[4]任德启,刘志勇.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74例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18期):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