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三切口三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研究陆蕴芸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3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三切口三野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研究陆蕴芸

周燕 * (通讯作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 上海 200031

摘要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三切口三野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至12月入院的食管癌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实施了三切口三野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食管癌护理常规,实验组在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营养状况方面进行对比,用SPSS 18.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 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天数,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证实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益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 食管癌; 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根据全球癌症状况最新数据的估计, 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占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的50%以上[1]。而中上段食管癌又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类型,临床一般采用三切口的术式,既上腹,右胸部和左侧颈部三个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这样可以充分暴露肿瘤部位,大小,能够十分容易的清除患处,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几率,提高存活率[2]。但同时食管癌开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所以食管癌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2018起本病区对中上段三切口食管癌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及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1 概述 集束化护理是一系列以循证护理为基础,针对特定患者人群的护理及保健措施,组合护理产生的增效作用明显优于单项措施,是提升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4]。集束化护理也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和改善患者结局的结构式护理方法[5] 。集束化护理可以促进临床指南各项措施的落实,规范护理行为,以达到落实指南、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018年7月至12月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58-72岁,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54-78岁,两组患者均能正常与人交流沟通,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采用三切口三野食管癌根治术。

2.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 实施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①入院时护士遵医嘱给予病人饮方面的指导。②术前一日按医嘱禁食禁饮。③手术当日置胃管。④术后根据胸外科护理要求做好各项导管护理。⑤ 术后全静脉营养,2-3天后开始肠道内营养补给然后过渡到口服饮食。⑥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肠道内饮食由少量生理盐水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液再到流质。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①病人入院时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给予相对应的饮食干预,比如口服营养素等。②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认为鼻胃管、常规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都属对机体能产生刺激的装置[6],而“免管免禁”理念认为围手术期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应激,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7]。所以实验组的患者术前一日流质饮食,术前晚不灌肠,手术当日酌情免置胃管。③手术当日起给予床头抬高30度的半卧位,研究表明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更能改善患者的呼吸、促进循环、利于引流[8]。术后一天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指导早期离床活动。④术后第一天即开始肠内营养输注。肠内营养既为患者提供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还可明显减少静脉补液量,从而减轻心肺负荷,减少食管癌术后呼吸、循环衰竭等并发症9]。输注速度宜慢20-40ML/h,从第二日开始逐渐加快,调整范围在100-180ML/h。营养液的输注全部使用专门的营养袋和营养液输注泵,确保计量准确,输注匀速,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2.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①术后住院天数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的对比是体现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术后快速康复的直观指标。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包括术后吻合口瘘,肺炎,乳糜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术后一个月内的营养状况 指导患者进行体重的记录,在电话随访时获知患者体重变化情况,保持BMI指数正常范围,1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BMI<18.5提示偏瘦,营养状况不佳。

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一个月的营养状况均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采用t检验和 x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采用集束化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情况比较: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14.23±7.10,对照组10.95±7.49,(p=0.048,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 7.5%(3/40), 包括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1 例,肺部感染1 例, 对照组 25.0% (10/40),其中吻合口瘘 2例,肺部感染 3 例,心律失常 2 例,术后出血1 例,乳糜瘘2例,(x²=4.501,P =0.034,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手术一个月的营养状况,以入院时体重与bmi指数为标准,术后1个月内体重减轻>5%或BMI<18.5视为营养状况不佳,实验组为>5%,对照组12.5%(5/40),包括3例体重下降>5%,2例BMI<18.5,(p=0.432,p>0.05)。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1 两组病人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组别

n

术后住院天数(d)

对照组

40

14.23±7.10

实验组

40

10.95±7.49

t ²

2.006

p

0.048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并发症例(%)

对照组(n=40)

实验组(n=40)

p

吻合口瘘

2(5%)

1(2.5%)

4.051

0.034

肺部感染

3(7.5%)

1(2.5%)

乳糜漏

2(5%)

1(2.5%)

心律失常

2(5%)

切口出血

1(2.5%)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病人营养状况比较例(%)

营养状况不佳例(%)

对照组(n=40)

实验组(n=40)

p

体重下降>5%

3(7.5%)

3(7.5%)

 0.432

BMI<18.5

2(5%)

P>0.05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近年来,食管癌发生率越来越高,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高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它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10]。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本研究将整个围手术期的护理与快速康复理念,营养管理工作及延续性护理概念进行整合,保证患者可以得到及时、连续、有效的护理。研究表明,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术后一个月内的营养状况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出院随访中发现,患者及家属会主动关注自身体重及BMI的变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节饮食和营养素的使用,保证术后的营养状况。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对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目前医疗资源的紧张局势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J].GLOBOCAN 2012:Estimated cancer incidence,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 wide in 2012,2015[EB/OL]. [2017-4-28].http://globocan.iarc.fr/default.aspx

2 张国烈,郑子方,陈洪标.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效果评估[J]. 现代诊与治疗,2014.25(2):335-356.

3 郑红葵,林玉莲,陈彩云. 50 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J]. 重庆医学 , 2010, 39(24): 3447-3448.

4 何雪姣,黄丽华.住院患者压疮预防集束化管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4,13( 12) : 1140.

5 Crocker C,Kinnear W. Weaning from ventilation: Does a care bundle approach work[J].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2008,24( 3) : 180 - 186.

6 周秀芳,刘冬英,路婕.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解军护理杂志,2011,28(11A):38-42.

7 罗洞波,高云飞,孙晓宏,等."免管免禁"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 (1):55-58..

8 王晓莉,于海荣,张燕楠,孙雪梅. 全身麻醉开胸术后患者早期低半卧位的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8):55-56.

9 王媛媛.集束化营养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应用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 9) : 128.

10 徐卫华,钱永跃. 食管癌两切口术后病人早期行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9,16( 2) : 87 -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