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冯晓飞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 30050

【摘要】目的: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117例患儿为此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予以静脉留置针与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予以静脉留置针与护理干预,对比不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静脉留置针时间。结果:①实验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评估差异有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比对照组长,组间数据评估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延长了静脉留置针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安全性

儿科患儿因年龄小、血管细、依从性差,不仅增加了穿刺难度,且多次穿刺也损害了血管。静脉留置针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儿科[1]。在下文中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儿科收治117例患儿视为此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57例患儿组成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自0.8岁~7岁,中位数(3.9±0.9)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6例、其它患儿26例;60例患儿组成实验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自0.8岁~8岁,中位数(4.4±1.0)岁,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16例、其它患儿27例。两组间患儿各项一般资料的对比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1.2.1静脉留置针方法

选粗、弹性好、易固定血管进行穿刺,如桡动脉、足背动脉、额部正中静脉等。穿刺前经75%乙醇棉球对注射5cm范围进程彻底消毒,在穿刺前旋紧肝素帽,食指与拇指握住留置针针柄,与静脉管呈15~30°穿刺,刺入后有回血后继续进针,约2mm,左手固定好外套管,右手将枕芯抽出来,经透明敷贴固定好。经肝素帽的输液针头先慢慢推注2~3ml封管液,一边推注一边将输液头皮针拔出,头皮针内留有适量肝素帽,管腔内充满封管液。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予以护理干预,如下:①向患儿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取得患儿家属配合程度;②密切关注患儿局部皮肤变化,每天湿热敷两次,每次时间为20min,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③叮嘱患儿家属看住患儿不要使其抓挠固定针,低龄患儿可配戴干净的小袜子或小手套;④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没有渗出、红肿等现象,一旦出现渗漏及时拔针,并更换穿刺部位,予以针对性处理;⑤在输液过程中一旦滴数变慢,经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液20ml予以封管,若仍没有改善应拔管重新穿刺;⑥做好患儿与患儿家属心理工作,使患儿家属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小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不同小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

1.4统计学应用

研究获取数据资料均录入SPSS19.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实施对比。计数型指标使用n/%表示,用独立样本卡方进行检验;计量型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5f0ff7e05d110_html_199d25296068e7ac.gif )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算器,当P值结果检验为<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小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对照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1%,实验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组间数据评估差异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不同小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组别

病例数

套管阻塞

导管脱出

静脉炎

局部渗血

共计

对照组

57

1(1.7)

4(7.1)

2(3.6)

1(1.7)

8(14.1)

实验组

60

0(0.0)

1(1.7)

0(0.0)

1(1.7)

2(3.4)

X2

4.282

P

<0.05

2.2不同小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的对比

对照组57例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为(3.5±0.7)d,实验组60例患儿静脉留置时间为(5.1±1.2)d,组间数据评估差异有意义,t=5.150,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主要是指将套管、延长管、肝素帽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密闭式输液系统,将其留置在患儿静脉内,有效实现了多次输液,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2]。患儿因年龄较小,再加上血管条件较差,所以穿刺成功率较低,在穿刺时也极易发生刺破血管现象,在实施静脉留置针后有效保护了血管,降低了不必要伤害。

在此文中,患儿均通过静脉留置针输液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一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经对比发现实施护理干预后不仅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更延长了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静脉留置针虽然有着很大优势,但是若护理不当也极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如下:①患儿血管条件差;②输液速度快;③在穿刺时伤害了患儿血管;④患儿免疫力差;⑤穿刺肢体过度活动;⑥患儿年龄低,依从性差。静脉留置针导管较为柔软,不会对血管造成伤害,穿刺后即使进行轻微活动会不会出现输液外溢情况,静脉留置针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更有效保护了血管。与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更具有针对性,且充分考虑了患儿个体差异,更降低了护理人员工作量,因此护理效果较好。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严格按照无菌流程进行操作,以免发生交叉感染;②穿刺之前应检查尖刺器械,保证其有效性;③及时更换敷料,保证穿刺周围皮肤干燥;④在固定时避免管道出现扭曲等;⑤密切关注穿刺处皮肤变化;⑥静脉留置针时间不宜超过7d;⑦在输液治疗过程中控制好滴速。

总而言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不仅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延长了静脉留置针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德会.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影响[J].科学养生,2019,22(12):201.

[2]李琨,宋尚燕,王薇.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分析[J].家庭医药,2019,(11):344-345.

冯晓飞 女 ,汉 籍贯 :河南济源

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