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6
/ 2

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分析

郝媛媛 李荣 陈静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 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4

摘要:目的 :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10 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肢体语言沟通,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及其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对治疗操作的完全接受率及治疗的依从性较高,完全抵触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为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与其进行沟通,利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其传递信息可显著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操作的依从性及为其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 ;依从性 ;小儿护理

小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环境、患儿个人等诸多因素,患儿在就医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恐惧之感,出现紧张、焦虑等负面心理,不仅难以准确的表达自身感受与需求,也无法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1]。患儿如果得不到有效护理,则会增加治疗难度,不利于患儿病情恢复。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工作,对提升患儿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就以我院收治的50例患儿为例,取得显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做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从2018年2月到2019年110月期间收治的儿科患者,共计100例,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7.32±2.16)岁,;观察组患儿包括23例男性患儿和27例女性患儿,年龄区间为2~10岁,平均年龄为(7.13±2.32)岁。两组患儿在上述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指导、不间断检测病情等。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具体体现在:第一,护理工作开展中坚持“稳、轻、快、准”等原则,避免动作过大对患儿造成太大刺激,减少患儿抵触情绪。在护理中保证温柔、亲切,微笑对待患儿以及家属,让患儿能够感受到心理安慰。第二,眼神交流,护理人员与患儿交流中必须保证眼神诚恳,用善意、鼓励的眼光对患儿进行鼓舞,增强患儿的自信心;第三,通过抚触护理,护理操作中,通过轻轻抚触患儿脸庞、额头等部位,有效的安抚患儿的紧张情绪,给予患儿安全感,提高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2]

    1. 指标观察

对两组患儿临床依从性进行对比。具体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部分抵触以及完全抵触。若患儿通过护理干预后,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整个过程中不哭闹、不抵触,则可以判定为完全依从;若干预后患儿在整个治疗中略有抵触,但能够保证大部分时间配合治疗,则判定为部分依从;若患儿干预后治疗中存在哭闹、抵触等情绪,但对治疗没有影响,则判定为部分抵触;若患儿干预后仍然不停的哭闹,对治疗过程造成严重影响,则判定为完全抵触。以完全依从和部分依从例数计算依从率。

对患儿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量表,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例数计算满意度。

    1. 统计学意义

所有本次研究中设计的研究资料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方差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儿依从率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中,完全依从共25例,部分依从共19例,部分抵触6例,没有完全抵触病例,临床依从性为88.0%;而对照组患儿中,完全依从为19例,部分依从为10例,部分抵触为16例完全抵触为5例,临床依从率为58.0%。可见,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明显,不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一:两组患儿临床依从率情况对比(n/%)

组别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部分抵触

完全抵触

依从率

对照组

19

10

16

5

58.0%

观察组

25

19

6

0

88.0%

2.2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非常满意例数为38例,满意例数为12例,0例不满意,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患儿家属调查中,非常满意例数为21例,满意例数为20例,不满意例数为9例,满意度为82.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二: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n/%)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21

20

9

82.0%

观察组

38

12

0

100.0%

3讨论

儿科护理比较特殊 , 容易出现护理风险 , 导致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 , 护患纠纷发生率也较高 , 分析原因在于患儿在就诊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意识较差, 交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 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不利于医生有效把握患儿病情。肢体语言沟通是一种人们用于交流沟通的通用语言工具 , 在某些既定环境下 , 将想要用语言描述的意思通过自身动作和姿势向对方进行表达, 尤其是在小儿护理中 , 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 , 而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有效沟通[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从结果上来说,观察组患儿临床依从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58.0%,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0.0%,与对照组的82.0%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引入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临床治疗依从性,同时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宝焕.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3):114-115.

[2]刘昕玲. 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09):92-93.

[3]田新禹, 徐润华, 岳新霞.语言沟通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J]. 当代护士 ( 专科版 ),2010,(S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