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后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颅脑外伤后心理护理体会

郭敬林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 自贡市 643000

在神经外科疾病中,颅脑外伤属于常见急症,呈现发病急和病情重等特点,使其具有较高病死率。目前,颅脑外伤主要是因为突然伤害造成,所以,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加强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科学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以促进疾病康复,下文对颅脑外伤心理护理进行具体分析。

1 颅脑外伤的分析

在社会持续进步下,颅脑外伤逐渐成为比较常见疾病,发病率在全身外伤中占据第二位,致死率、致残率位居首位,如果发生颅脑外伤,患者是否得到有效救治,属于患者康复关键。由此可见,颅脑损伤主要是在外力直接、间接作用下造成的头颅损伤,对于颅脑器质性、功能性损伤,均可以称作颅脑损失,其损伤可以发生在头部某部位,或者表现为全脑损害。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讲,因其损失方式和作用部位差异,使其损伤部位性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按照病情可以划分为轻型、中型与重型,具体是指:轻型,患者仅出现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属于脑外伤病情最轻一种类型;中型,存在轻度的脑挫伤,有(或无)颅骨骨折,颅内未出现血肿,在进行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重型,存在广泛颅骨骨折,并有脑挫裂伤和挠脑干损伤等。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是以非手术治疗(止血、抗感染和脱水等)和手术治疗为主。

2 心理护理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掌握护理技巧和教育方法等,以提升患者积极性,使其维持良好治疗心态,加快患者机体代谢,提升其抵抗力。因此,全面落实心理护理,在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确保身心健康。

2.1 心理照应

所谓心理照应主要是指向患者展开心理与精神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心理照应措施与手段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环境、语言以及行为等,具体包括:(1)环境方面,在患者入院后,首先需要营造舒适环境,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医院环境,使其更快适应当前环境,保证病区整洁和安静状态,预防出现不良刺激,以稳定患者情绪,加快病情恢复速度。(2)语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维持语言文雅、亲切,如果患者存在情感异常,除了需要予以精神照顾之外,还应该借助语言技巧和患者家属交流,以便于更好陪伴患者,以消除其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3)行为方面,利用行为疗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主要方法包括:音乐疗法,借助音乐影响患者情绪与行为,以改善其心情,避免对其他患者造成影响,确保患者维持良好心态;形体疗法,经过医生允许,应该鼓励行动不便患者适当运动,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首先需要维持身心放松,疏导其精神紧张,以维持心情愉快,积极参与治疗与护理。(4)品质方面,因为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护理人员品质与患者情绪、心理存在直接联系,所以,护理人员具备优质服务理念,属于患者心灵良药,拥有崇高品质在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强化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5)人文关怀,利用良好人际关系,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在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发挥重要作用,需要用心和患者沟通。

2.2护理技能

对于护理人员是否具有较强敏锐观察能力,主要是衡量其心理素质重要标志,为了提升其观察能力,需要具备扎实医学知识理论,正确掌握护理技巧,并与责任感予以结合。应该特别注意,护理不是固定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强想象力与责任心,以做到稳准熟,使患者感受尊重、信任,进而提升其安全感。

3 颅脑外伤心理护理体会

3.1 绝望

一些颅脑外伤患者会发生语言交流功能障碍,缺少和外界沟通能力,未了解预后,极易出现悲观绝望情绪,要求护理人员增加交流机会,可以选择书面交流形式进行,引导患者按照音乐练习发音,多和患者对话,确保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和患者深入交流,通过权威劝导与贴近现实方式,改变患者负面情绪,使其更好面对现实,引导其正确处理实际问题。提升患者积极性,鼓励其热爱生活,多接触感兴趣事情,增加运动量,均可以缓解其不良情绪,以维持良好精神状态。

3.2 焦虑恐惧

因为患者缺少疾病知识了解,通常会认为脑外伤存在较大后遗症,部分临床研究显示,患者术后焦虑与恐惧情绪会导致手术效果不断下降,所以,术前展开心理护理,在控制手术出血量与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该和患者维持良好交流状态,说明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通过维持良好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理压力。认真倾听患者意见与要求,告知患者家属病情状况,可以正确掌握手术重要性等,通过解释相同手术患者信息,使其情绪维持稳定状态,以便于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3.3 忧郁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来讲,其身体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障碍,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予以帮助,特别是在青壮年人群,往往需要承担工作和学习等压力,创伤后极易出现悲观和失望等情绪,常见临床表现:少语少动与易激惹,同时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和失眠等。要求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性格与心理,主动给予关心和体贴,从家庭情感方面予以激励,可以缓解患者情绪变化,使其具备较强生活信心。对患者人格予以尊重,利用不同方式倾听患者述求,缓解其忧郁情绪,维持良好疾病治疗态度。科学安排住院环境,可以降低负性情绪,避免自伤。

4 颅脑外伤其他护理

4.1 常规护理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贯彻,掌握其体温和脉搏等变化,属于衡量患者病情变化重要标志,若发生血压升高和呼吸深漫情况,通常表现为脑疝早期表现,需要予以重视。与此同时,观察患者瞳孔变化,了解其是否存在脑疝,若瞳孔呈进行性散大状态,光反射快速消失,存在比较严重的意识障碍,主要是由于颅脑血肿、脑水肿导致的脑疝症状。

4.2 呼吸道护理

颅脑损伤与手术患者,需要提升床头15°-30°,通过静脉回流缓解脑水肿症状,减少颅内压,提高肺部通气量;对于昏迷患者需要进行吸痰处理,避免发生窒息或坠积性肺炎。

4.3压力性损伤护理

定时引导患者翻身,对于尾骶部、其他骨突部位,需要选择垫气圈与泡沫垫进行处理,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如果患者出现尿失禁与出汗多,应该勤换床单和衣服,保证其平整性。

4.4 高热护理

若患者体温超过40℃,往往会导致体内酶类活性下降,造成脑代谢下降,甚至停止,有效降温处理,可以减少机体代谢,促进脑细胞恢复,需要借助相关药物与物理降温方法进行,并进行皮质激素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