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深静脉血栓,警惕肺栓塞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1

预防深静脉血栓,警惕肺栓塞发生

严敏

简阳市人民医院内科部,四川,简阳 641400

  1. 什么是肺栓塞

所谓肺栓塞指的是肺动脉被栓子样东西堵住,引起肺部部分或全部血流中断的综合征。容易导致栓塞的栓子有很多,且绝大多数为血栓,也包括肿瘤栓子、空气栓子、脂肪栓子、感染性栓子等。栓子不仅可以是局部形成,也可以出自身体各部位。肺栓塞发生后,在发生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肺组织会出现坏死、出血等问题,继而发展成为肺梗死。通常情况下,肺梗死常常在肺栓塞发生之后一周内形成。对于肺栓塞患者来说,溶栓是主要的方式,包括肺动脉置管局部溶栓、静脉注射全身溶栓等。

  1. 对肺栓塞源头的探寻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深静脉血栓是形成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也有人将其看作是肺栓塞初步发展阶段。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肺栓塞患者具有无症状深静脉血栓;而大约一半深静脉血栓患者最终会出现无症状肺栓塞情况。所以,在临床中也将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深静脉中栓子体积如果偏小,栓子脱落到肺动脉后可能不会引起任何变化;但如果长期有深静脉小栓子脱落到肺动脉中,就会出现慢性肺动脉栓塞;而如果深静脉中形成较大体积的栓子,则就会引发不适,严重情况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关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其中深静脉主要是相对于浅静脉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流速度变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粘稠度提升,这些都是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一般情况,深静脉血栓在上肢、下肢均可能出现,但主要出现在下肢。其中,50岁以下患者如果发生反复性静脉血栓栓塞、原因不明的栓塞,首先需要考虑是否是先天原因导致,必要时在实验室做好易栓症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蛋白C、蛋白S减少;血浆中抗凝血酶Ⅲ减少;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等,都可以当作是辅助诊断方式。

  1. 深静脉血栓主要症状有哪些?

下肢是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点,一旦形成血栓,会导致静脉压升高、血液回流障碍,继而出现相关的症状:如压痛、胀痛、肢体沉重感增加;表浅静脉扩张;下肢发生肿胀、按压会出现凹陷;足部色素沉着、湿疹甚至会出现溃疡。

总体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者腿部出现肿胀,多为单下肢患病,症状集中在痛、胀、肿。在初步判断深静脉血栓过程中,可以通过皮尺对患者小腿周径加以测量,如果双下肢周径相差超过1厘米,则怀疑发生深静脉血栓。

  1. 深静脉血栓易发人群有哪些?

在肢体充分活动中,由于肢体肌肉发生舒张、收缩,对静脉造成挤压,血液回流加速;而如果久坐、长期卧床,会让静脉长时间处于舒展状态中,且肌肉对于静脉挤压作用消失,容易影响血流速度,继而发展成为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易发人群主要包括:高龄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外伤与手术患者、口服激素或避孕药替代治疗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脑血管病或肾病患者等。

  1. 深静脉血栓诊断方式

对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工作,第一,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肢体是否出现肿胀痛等典型症状,同时对双侧肢体周径长度进行对比;第二,采用实验室检查方式,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下肢阻抗容积波图、静脉造影以及D-二聚体检查等。

通常来说,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并不会带来明显不适感,但其作为肺栓塞重要源头,对于每一例疑似深静脉血栓患者,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血管超声检查工作。这种检查项目成本低、可以重复、不会造成损伤,是初筛检查的重要手段。对于病情危急的肺栓塞患者,严禁来回搬动,所以通常利用床旁超声心动图代替螺旋CT检查,而对于高度怀疑对象,则同样应该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段。

  1. 深静脉血栓治疗措施

对于深静脉血栓患者,必须进行2周的卧床,将患肢抬高,通过弹力袜套促进血液回流;配合抗凝药物进行溶栓处理,还可以通过腔静脉滤器置入方式,或通过外科方式将血栓取出。

对于伴有静脉炎患者,则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还可以选择中药,内服、外敷皆可,都能够改善血流,抗血栓形成。但单纯中医治疗存在一定的限制,起效速度较慢,容易耽误最佳血栓治疗的时间。

  1.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措施

机械预防方式包括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逐级加压弹力袜,其原理是为了能够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避免深静脉扩张,对静脉内膜加以保护,防止足部静脉血流迟缓问题发生,同时增加静脉流速,消除静脉瘀滞问题,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按照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通过弹力袜套加压,但避免选择弹力圈的弹力袜,消除对静脉回流的影响;而如果选择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则需要注意对各个接口密闭性加以检查,避免管道扭曲问题,同时仔细观察患者患肢颜色、皮肤温度。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足部静脉泵,通过对足部静脉挤压加速血流。

药物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是常用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可以选择注射钠低分子量肝素常规计量一半,在术后一天则可以恢复常规计量,每日注射一次,持续一周时间。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倾听患者主述,对患者患肢肿胀情况、肢体颜色、浅静脉充盈进行观察,坚持尽早诊断、治疗的原则。抗凝治疗中必须注意对并发症控制,注意对补液速度的控制,减少出血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