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探析

丁增芹 高小涵 崔鑫 王聪聪 张晓露 武小娜 崔雪萍 范咪咪 黄倩倩 宋洁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计64例,随机分为常规救治对照组(n=32)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实验组(n=3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预后,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颅脑外伤;并发症

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病死率很高,需要及时进行病情的评估,以便于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属于评估危重整整患者病情的有效方法,评价结果较为精确且评价操作方便,能够迅速实现对患者的检查,有利于急救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为验证MEWS评分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计64例为对象,评估了常规救治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颅脑外伤患者计64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2)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实验组(n=32)。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1~74岁,均数(55.74±8.42)岁,实验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2~75岁,均数(56.12±8.53)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可比。纳入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外伤类型包括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头皮挫裂上、脑干损伤,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5分以上,已经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救治,总结分析目前在人员、物品等级、急诊转运等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完善转运流程。定期开展专科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并做好急救药物、器械等的合理摆放,定期整理。实验组则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在评分时由两名工作年龄5年以上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体温、意识、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每项评分均为0~3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病情危重程度越高,如果总评分在4分以上,则表明存在潜在风险[2]。评分工作新入院时评估1次,而后每周复评1次,如果患者病情危重,每日评估3次。根据评估结果,需要进行分级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评分4分以下者,常规护理,在床头标明评分,并设置蓝色标识,每个1h巡视病房1次,密切关注病情,并建立静脉通路。(2)评分5~8分者,采用1级护理方案,标明评分,并设置黄色标识,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内,每个30min巡视1次,密切监控体征,在转运中注意护送,做好床旁交接。(3)评分9分以上者,全天候专业护理,标明评分,并给以红色标识,增加吸氧浓度,维持呼吸道畅通,建立2条静脉通路,如果病情危重不能转运,安置在重症室,加强病例交接,如果符合转运条件,方可转运回常规病房。

1.3观察指标

  1. 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CS)。(2)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包括躁动、颅内高压、肺感染、高钠血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预后效果

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与GC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预后效果对比表 (x±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GC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实验组

T

P值

32

32

35.27±5.32

35.43±5.87

0.1142

0.9094

24.32±4.10

16.14±3.76

8.3179

0.0000

6.55±3.36

6.83±3.21

0.3409

0.7344

9.62±3.33

12.88±2.42

4.4799

0.0000

2.2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躁动1例,高钠血症1例,发生率为6.25%(2/32),对照组并发躁动2例,颅内高压1例,肺感染1例,高钠血症2例,发生率为18.75%(6/32),P<0.05(X2=7.143,P=0.008)。

  1.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主要包括软组织、颅骨以及颅内组织三种,而由于脑组织生理功能较为特殊,所以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死率将会明显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但在意外事件前,存在预警信号,如果忽略,容易延误病情[3-4]。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属于临床中常用的早期病情评估方案,能够将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较好的表现出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利用该评分模式,将患者分为4分以下、5~8分、9分以上三个等级,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进行治疗与护理操作,能够提高临床救治的针对性,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价值。本次研究中,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应用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患者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为依据进行救治工作可改善患者预后,能够预防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乌嫌,张银清,林姬容,姚锦树,许冬青.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留观患者陪检及转运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2):3167-3168.

  2. 王轶宁, 洪凌, 陈光, et al.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诊治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4):491-492.

[3]叶小青, 罗运静.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者病情定量评估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104-106.

[4]朱莉雅, 孟磊.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7):2604-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