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 2

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评价

高倩 张桂明 潘红梅

昌乐县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240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80例心胸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心胸外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开展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研究组则采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训练。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4天行肺功能测评,并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时间。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用力肺活量、1s呼气量及最大深吸气量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于围手术期采用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其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心胸外科;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并发症;肺功能;呼吸训练器

心胸外科手术涉及患者的心脏及肺部等重要脏器,因手术时间较长、创面较大,胸壁的完整性破坏,会影响呼吸功能。再加上术后气管置管对气管的物理刺激作用,以及因手术切口疼痛导致患者不敢用力咳嗽等因素,患者气道内分泌物无法有效外排,最终会影响其肺功能,患者会表现出气促、胸闷及发绀等缺氧症状,甚至诱发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等并发症,不利于其病情康复。心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肺功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案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对其并发症及预后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胸外科患者。经胸片及心脏彩超检查,并联合其症状体征确诊,均行心胸外科手术。纳入标准:患者无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患;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无认知功能障碍,且具有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无手术禁忌证;首次行心胸外科手术;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为(43.6±2.7)岁,其中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6例,纵膈肿瘤切除术7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8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9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为(42.7±2.9)岁,其中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例,肺叶切除术患者7例,纵膈肿瘤切除术8例,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9例,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均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良好对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心胸外科常规实施护理,根据患者个体化病史开展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戒烟酒、预防感冒及有效咳嗽等;遵医嘱给予术前准备;做好心理干预及情绪疏导;术后做好各项对症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手术前3d指导患者开展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即要求患者取平卧位,将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用力吸气,感受腹部上抬至最高点后,屏气2s,将口唇缩成圆形,再缓慢呼气,其中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1,呼吸频率为3-5次/min

。研究组采用呼吸器(型号RHZK6.8/30,飞利浦公司生产)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具体的训练方法为:将吸气软管与呼吸训练器相连接,通过呼吸训练器上的显示确定肺组织吸气最大容量。指导患者用手托住呼吸训练器,将口唇含住吸管,要求其缓慢吸气,观察白色活塞上抬至目标刻度线(8cm)后,保持吸气状态2s,待白色活塞逐步降低至底端后,将吸管从口腔中取出,指导患者以缩唇的方式缓缓吐出气体。在训练过程中,嘱患者始终保持放松状态,待休息片刻后再行第2次训练。护士现场操作示范,直至患者完全掌握。两组手术前后训练时间一致,每次训练15min,2次/d,术后持续14d。

1.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①两组均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4天行肺功能测评,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及最大深吸气量(ICC)。②记录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5f1661e65777a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PaO2(kPa)

FVC(L)

FEV1(L)

IC(L)

对照组(n=40)

治疗前

10.6±5.2

3.5±0.8

3.0±0.8

1.8±0.3

治疗后

10.8±5.0 

3.0±0.6

2.2±0.9

3.7±0.7

研究组(n=40)

治疗前

10.6±5.1 

2.9±0.8

1.9±0.4

3.4±0.7

治疗后

11.3±5.4 

3.6±0.9

2.7±0.8

4.1±0.9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肺不张

[n(%)]

肺部感染

[n(%)]

住院时间(d,5f1661e65777a_html_57636863a95004d3.gif

对照组

40

3(7.5%)

6(15%)

19.6±3.2

研究组

40

1(2.5%)

2(5%)

14.2±2.4

3 讨论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通气或肺换气功能障碍,而开胸手术会使胸部组织结构及脏器功能受到一定破坏,这会诱发肺水肿及炎性渗出,使其出现肺部顺应性下降,进而使肺功能水平下降。伴随着患者术后氧合功能的减弱,将会出现缺氧症状,使得细支气管发生痉挛收缩,肥大细胞分泌能力增强,导致气道内分泌物黏稠,更会诱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急危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是心胸外科护理方案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传统的呼吸功能训练虽有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但患者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风险仍较高。本次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各项数据低于正常肺功能水平,表明心胸手术患者术前肺功能不佳,需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另外,研究组干预后

的FVC、FEV1及I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呼吸训练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开胸手术属于应激操作,易致细小支气管发生痉挛,使大量分泌物蓄积于气道内,进而影响潮气量。而以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可保证深而慢的呼吸节律,使得吸入到肺部的气体量增多,并不至于增加肺泡内通气水平,保证气体在肺组织中的分布水平更为均匀,这样亦可避免肺泡出现塌陷萎缩,避免肺不张的发生。再加上呼吸训练器具有可视化效果,能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呼吸过程,且能强化患者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呼吸训练目的。因此,以呼吸训练器为工具的呼吸功能锻炼能降低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肺功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萍,史晓红,张浩,等.腹式呼吸训练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1-223.

[2]陈文静,陈雪,张卫民,等.主动呼吸训练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0):769-773.

[3]许荣梅.负荷深呼吸训练治疗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013-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