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鼻罩与面罩呼吸的临床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鼻罩与面罩呼吸的临床对比研究

葛星星,李芳芳

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房,浙江 台州 317000

【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方式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7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7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鼻罩)、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面罩呼吸),各项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率、PaCO2下降程度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鼻罩呼吸,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呼吸机鼻罩;急性发作;面罩呼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一般对于该类患者均实施抗感染治疗,而解除患者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咳痰十分重要,目前无创呼吸机在临床广泛应用,能避免气管插管对人体造成的损伤[1]。因此本次研究选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对象7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度-2019年度,研究对象7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5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无创呼吸机鼻罩)、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面罩呼吸)。

纳入标准:经过各项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标准:临床资料尚未完整。

观察组:患者年龄50-71岁,平均为(60.21±1.05)岁;(35例)中男性有20例、女性15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为(60.12±1.62)岁;(35例)中男性有19例、女性16例。

二者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面罩呼吸方式。

观察组应用无创呼吸机鼻罩方式。

两组患者均实施平喘、抗感染治疗,并给予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面罩进行呼吸、而观察组则实施鼻罩进行呼吸,无创呼吸机治疗方式如下:使用本院提供的无创呼吸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分别佩戴鼻罩和面罩,然后将其固定后再实施调节,预防漏气情况发生,根据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对吸气压力实施调节,早期压力为5cmH2O,然后逐渐变化为20cmH2O,对每位患者潮气量情况进行观察,患者氧气吸入浓度控制在50%-80%内,对每位患者呼吸情况实施观察,对呼吸频率进行调节[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对比,包括插管率、PaCO2下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涉及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涉及计量资料,用x±y表示/T值检验,两组各项指标中(插管率、PaCO2下降程度)存在差异,则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对比插管率

观察组插管率2.86%(有1例转用气管插管实施辅助通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插管率指标

组别

例数(n)

插管(n)

插管率(%)

观察组

35

1

2.86

对照组

35

6

17.14

卡方值

-

3.9683

3.9683

P值

-

0.046

0.046

2.2对比PaCO2指标

观察组PaCO2下降程度(28.95±0.52)mmHg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见表2所示。

表2:分析PaCO2下降程度指标

组别

例数(n)

PaCO2下降程度(mmHg)

观察组

35

28.95±0.52

对照组

35

16.21±0.82

T值

-

77.6236

P值

-

0

2.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口咽干燥1例、所占比为2.86%;胃胀气1例、所占比为2.86%)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无显著差异(

P0.05),见表3所示。

表3: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

组别

口咽干燥(n)

胃胀气(n)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1

1

5.71

对照组

2

1

8.57

卡方值

0.3483

0

0.2154

P值

0.5551

1

0.6426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来发生率不断增加,其疾病发生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损伤气道颗粒物质、接触有害气体等等,均容易导致异常炎症反应情况发生,而早期实施一项有效治疗十分重要。通过实施无创呼吸机鼻罩后,取得显著效果,其与面罩呼吸相比,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显著降低气管插管率,从而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同时呼吸道无效腔增加易导致减少CO2呼出,使PaCO2显著增加,面罩呼吸易增加患者面罩、鼻腔、口腔内的呼吸道无效腔,而通过鼻罩呼吸只会增加人体鼻腔内的呼吸道无效腔,因此鼻罩呼吸利于CO2排除[3]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插管率2.86%(有1例转用气管插管实施辅助通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CO2下降程度(28.95±0.52)mmHg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口咽干燥1例、所占比为2.86%;胃胀气1例、所占比为2.86%)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鼻罩呼吸,取得显著效果,在多个方面优于面罩呼吸,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早期使用无创呼吸机鼻罩与面罩呼吸的临床对比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0-40.

[2]尹锐.无创呼吸治疗AE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面罩与鼻罩的疗效比较研究[J].饮食保健,2019,6(7):32.

[3]周学群, 傅铁军, 姜婷. 鼻罩与面罩连接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9):1238-1240.

作者简介:葛星星(1988-9-14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工作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特需病房,学历:本科,职称: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