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探讨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

张根  陈光明 邓志刚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分析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进行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将患儿按照右腋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方式分为右腋组和正切组,每组10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右腋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次数和抗生素使用次数少于正切组患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短于正切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手术能够缩短患儿的危险期,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直切口;胸骨正中切口;效果

儿童病发先天性心脏病通常与妊娠期发育、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表现为心脏及心血管组织异常发育相关。本病症会对患儿的健康生长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和威胁。治疗方法多采用右腋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两种,相关的研究显示,右腋下切口更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减少受到病症的影响[1]。本文因此开展对比实验以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患儿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进行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将患儿按照右腋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的手术方式均分为右腋组(男女患儿分别为4例、6例,中位年龄6.58±1.15岁)和正切组(男女患儿分别为5例、5例,中位年龄6.69±1.03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经比较显示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实验纳入患儿经临床验证和影像资料验证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情况(VSD、ASD、PFO等),本次实验将严重感染患儿,肺功能障碍患儿,血液异常患儿排除在外 。

1.2手术方法

在施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将正切组患儿麻醉并进行体位摆放后,在其胸部中间作切口,长度在15cm左右(根据患儿的情况决定),将皮下组织进行固定后,将其胸骨锯开,在对心脏进行预处理(心包剪开和吊放),开启外周循环并采用止血夹阻断动脉后,根据患儿的心脏病症情况进行相应的修补,完成依次置入引流管,放开动脉,给予抗菌消炎措施,关闭缝合创口,并给予呼吸通气措施。

右腋组患儿的切口为右侧腋窝垂直下方,在实施前需要将其右上肢悬吊,开放至第5肋间,在创口打开后从第4肋间进入,推动患儿的肺部直至看见心包,同样进行预处理和体位循环建立,在完成后后采用双荷包法缝合措施阻断主动脉,迅速对患儿的心脏进行缝合改善,在排出空气后恢复体内循环,在第5-6肋间放置引流管,放置后进行相应的缝合措施等和呼吸机辅助呼吸。

1.3疗效标准

医护人员对两组患儿的手术结束后的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患儿康复前的抗生素使用次数和发生并发症的次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比较结果来判断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5f16853bb72e6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右腋组患儿的术后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69.54±19.98)h,康复前使用抗生素的次数为(4.11±1.54)次,康复前并发症发生次数为(0.64±0.43)次,正切组患儿三项相应的统计结果为(93.51±23.99)h、(6.43±2.18)次、(1.69±1.09)次,比较结果分别为(t=2.4279,P=0.0259)、(t=2.7487,P=0.0132)、(t=2.8337,P=0.01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本病症患儿的身体通常较为虚弱,免疫力较差,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使其生长发育和生命安全受到影响。

本病症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和改善,常见的手术方式分为右腋下切口、胸骨正中切口两种,其中胸骨正切口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手术方式,这种方式优势在于视野较好,能够清晰的对患儿心脏进行手术,但缺点在于由于避免遮挡和增加操作空间的原因,会对患儿的胸部轮廓(胸骨)造成影响,导致其在手术后出现相应的并发症(鸡胸和大出血),并且由于是在胸口正切,会在患儿的胸口留下痕迹,造成美观问题[2]

右腋下切口手术则良好的避免了这两点缺憾,本方法从患儿的右腋下进入,不会留下明显的创痕,并且不用对胸部轮廓造成影响,由于能直接看到心脏血管,操作时能够较好的避免对心脏造成损伤,但需要注意手术时对周围组织造成误伤(例如注意手术时对肺部的损伤)。另外由于伤口较小,使用的辅助用品早少,患儿在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也会因此降低[3-4]

比较结果显示,右腋组患儿在术后停留重症监护室的时间短于正切组患儿,其使用抗生素的次数和发生并发症的次数均明显少于正切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结果与上文结论一致,由于伤口较小,创伤较小,发生并发症的次数较少,被感染的概率较低,因此右腋组患儿能够更快地度过危险期。

综上所述,在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手术时,采用右腋下直切口手术能够使患儿更快地度过危险期,降低病症对其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功成,徐敬,朱效华,等.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87-88.

[2] 张青,彭乐,马超,等.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4):2198-2199.

[3] 周恩涛,金希冬,刘大治,等.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效果对比观察[J].人民军医,2016,59(2):151-152.

[4] 张鑫,胡姬婷.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