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 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后在急诊分诊上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SBAR 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后在急诊分诊上的运用

覃小梅 甘欣璇

上林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 广西 南宁 530500

摘要:目的:研究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后在急诊分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患者22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12)将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展开护理,对照组(n=112)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在急诊分诊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升分诊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SBAR沟通;早期预警评分;急诊分诊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准确的分诊诊断对患者后续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急诊分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多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直觉及经验进行判断,往往会忽视潜在危重病患者。部分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存在认知程度不足情况,在病情表述时不清楚,可能会影响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进而延长治疗周期,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是一种简便的评估患者病情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发现潜在危险患者。SBAR沟通是指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清楚后在将信息传达给医生,有效判断患者病情。本次研究以224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急诊患者22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n=112)将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展开护理,对照组(n=112)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其中对照组男56例,女56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8.47±8.32)岁;研究组男57例,女55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38.55±8.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护理,分诊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诊,一般患者进入绿区诊室,普通重症患者进入黄区诊室,危重症患者进入红区诊室。研究组将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展开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SBAR沟通。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宣传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意义及优势。同时对科室内的医生进行宣传,告知希望配合之处。培训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在考核达标后进入到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将患者信息记录在册,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相关信息并提出建议;其次在危重症患者交接班是应用该模式;再次当危重症患者并且变化或者出现不良反应时,采用该模式与医生或者交接班护士沟通[2]。了解SBAR沟通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低资历护士缺乏自信或个别医生不配合,影响到护士表达,及时改进,从而提升该模式的应用效果。(2)早期改良预警评分。分诊护士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将结果输入到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中。系统将会根据护士输入的数据直接生成患者级别,一级濒危患者进入红区抢救,立即接受相关诊治措施,并且每十五分钟进行一次评分。二级危重病患者进入黄区抢救室,每半小时评分一次[3]。三级紧急病患者进入绿区抢救室,每一小时评分一次。如果在诊治期间评分发生变化,立即根据评分送至相应区域。

1.3观察指标

(1)分诊准确率,指患者因分诊准确不需要进行二次分诊情况。(2)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反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 SPSS21.0 软件处理,设定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诊去向及二次分诊准确率

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分诊去向及分诊准确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绿区

黄区

红区

分诊准确率

研究组

112

71(63.3)

33(29.4)

8(7.1)

110(98.2)

对照组

112

79(70.5)

20(17.9)

13(11.6)

101(90.2)

X2

/

5.857

p

/

0.016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资料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

112

72(64.3)

39(34.8)

1(0.9)

111(99.1)

对照组

112

39(34.8)

62(55.4)

13(11.6)

101(90.2)

X2

/

17.406

8.570

9.770

9.770

p

/

0.000

0.003

0.002

0.002

3讨论

急诊门诊每天要接待大量的患者,并且这些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会给医护人员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如果观察不到位可能影响到诊断结果,进而影响到患者治疗。SBAR沟通可以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症,在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后反应给医生,从而迅速做出判断[4]。早期预警评分可以让医护人员摆脱对自身经验的依赖,转而用最科学的手段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评估,并且在诊治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调整,从而给予患者更科学的治疗措施。将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分诊中,可以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症状的诊断,帮助患者稳定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将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展开护理后,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可以提升急诊分诊准确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综上所述,SBAR沟通与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在急诊分诊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升分诊准确率,减少患者二次分诊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钰炜.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2):13-16.

[2]王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吉林医学,2015,36(10):2051-2052.

[3]孙朋霞,李凡.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国内外急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 护理学报,2016,23(03):36-39.

[4]王云,叶萍.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医护沟通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