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剂常用中药处方药物研究概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巴布剂常用中药处方药物研究概况

赵斌1 ,朱伟芬2

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浙江,杭州 310015

摘要:本文就中药巴布剂概况,常用中药的药理研究,以及常见药味的透皮吸收研究作一综述,为中药巴布剂开展相应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巴布剂 化学成分 药理研究 透皮吸收研究

1.中药巴布剂概况

中药巴布剂是指以适宜的亲水性基质为基础,与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混合后涂布于无纺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粉状物制成硬膏,称其为巴布剂[1]。但其使用不方便,稳定性差,不宜用于毛发丛生部位,加之清除困难,日本人对此进行了改进,采用高岭土做为其基质材料[2-3]。如今卡波姆等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的运用,使巴布剂基质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对中药巴布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中药巴布剂研制,起步于80年代初,90年代初中药巴布剂开始规模生产,发展至今市场上也有相应的上市产品。

中药巴布剂与橡皮膏剂、黑膏剂等传统外用剂型相比,具有无残留,不污染衣物;保湿性能好,载药量较大;透气性能良好,皮肤无刺激性及致敏性,反复揭帖,不影响疗效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对中药巴布剂的研究主要在基质材料的选择及配比、透皮促渗剂选择、成型工艺研究等方面。

2.常见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现代研究

当归:性温味辛,具有活血化淤、调经、补血止痛的功效。当归含有以藁本内酯为指标的挥发油成分,所含糖类主要有果糖、蔗糖和具有补体活性的酸性多糖,有机酸类包括烟酸、丁二酸、香草酸、阿魏酸等。此外,当归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黄酮类成分,如查尔酮衍生物等。当归挥发油是其对血管平滑肌解痉的主要活性成分,当归多糖具有补血及调节免疫和物质代谢的功能。其有机酸类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镇痛和调节免疫的作用[4]

川芎:味辛温,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酚酞内酯及其他成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蛇床内酯、洋川芎内酯等多种萜类及多种脂肪酸酯。生物碱主要包括川芎嗪、黑麦草碱等。酚性物质包括阿魏酸、大黄酚、咖啡酸等。酚酞内酯主要是指藁本内酯和新川芎内酯。其药理作用主要为镇静、镇痛,抑制心肌收缩,增加冠脉流量,抑制淋巴细胞增值等[5]

黄芪:药性甘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蒙古黄芪根中含大豆皂甙,黄芪甙I、II、IV,胡萝卜甙。含黄芪多糖I、II、III三种均一多糖,含有芒柄黄素、毛新异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天冬酰胺、刀豆氨酸、脯氨酸等21种氨基酸,含有铁、锰、锌等14种微量元素。其药理作用影响免疫系统,可用于防治感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哮喘;对机体代谢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糖尿病肾病,以及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心衰等[6]

青皮:药性苦、辛、温,具有破气行痰,消痞除黄的功效。青皮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橙皮苷、新陈皮苷、川陈皮素、柚皮苷等,氨基酸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是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抗心率失常、抗休克、抑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等作用[7]

皂角刺:药性辛温,具有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的功效。皂角刺含三萜皂苷,鞣质,聚糖,树胶,谷甾醇等成分。其药理作用主要是祛痰,抗菌和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疬风,疮疹顽廯,产后缺乳,胎衣不下[8]

3.常见中药的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当归:蔡贞贞[9]采用离体裸鼠皮肤,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应用水平扩散池和HPLC检测法,考察当归所含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2%、3%浓度当归挥发油对阿魏酸的透皮吸收均有促渗透作用,其中以2%浓度促渗透作用较强。蔡贞贞[10]也考察单味当归,当归与常用中药丹参、冰片配伍以及三药组成复方后的透皮特性,采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方法和HPLC检测法。结果表明当归所含阿魏酸的渗透系数大于单体阿魏酸;当归配伍用丹参后其所含阿魏酸的渗透系数减小;复方中阿魏酸的渗透系数大于单味当归及当归和丹参、当归和冰片配伍后的渗透系数。

川芎:张立超[11]利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出川芎挥发油,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分析成分,以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考察氟比洛芬的体外透皮吸收情况,采用 HPLC法测定大鼠皮肤中药物含量。结果显示,川芎挥发油与经典透皮促进剂的促渗作用比较,5%的川芎挥发油对氟比洛芬的促渗作用低于同浓度的油酸,但要明显高于氮酮,其原因可能是氮酮具有亲水性,其促渗机制为使皮肤角质层水化,故对亲水性药物的促渗作用较好,而对脂溶性药物氟比洛芬的作用较弱。张春凤[12]研究手性对应体研究手性对映体D-柠檬烯和 L-柠檬烯对盐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试验结果为D-柠檬烯和L-柠檬烯对盐酸川芎嗪的促透量均高于对照组和氮酮组,D一柠檬烯对盐酸川芎嗪透过猪皮促透量较大而且时滞最短,是最有效的促透剂。

白芥子:刘强[13]采用透皮扩散装置,以裸鼠皮肤为试验屏障,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芩苷含量,研究白芥子细粉、白芥子挥发油、白芥子脂肪油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试验表明中药本身可作为理想的透皮促渗剂,如从辛香中药中提取的薄荷油、细辛油、丁香油等,该试验中的白芥子可以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且以白芥子挥发油的促渗透效果最好。马云淑[14]利用昆明种小鼠鼠皮,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透皮吸收液中麻黄碱含量的方法,主要研究麻黄的透皮吸收作用与白芥子促麻黄透皮吸收作用。数据分析可知麻黄碱透过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透皮速率及透过量均有限。白芥子对麻黄碱有一定促渗作用,白芥子对活体皮肤有刺激作用,使皮肤发红、温暖,临床上常作为穴位敷贴的主要药味,引其它中药透入皮肤,达到经络及病灶部位。

4.小结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贴敷剂资源和悠久的中医外治法历史。将新型中药透皮吸收系统与中医外治法有机结合,利用新型制剂技术,研发新颖中药巴布剂,大力开发适用于中药复杂成分特点的新型巴布剂基质,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使其在胃肠道、心血管、癌性疼痛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设备运用和新产品问世,中药巴布剂正在逐步获得广大医患人员认同,其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范碧亭.中药药剂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320.

[2]楼布青,何伟棠.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探讨.时珍国医国药,2001,12(7): 617-619.

[3]徐瑾,杨永华.巴布剂应用于中药领域的研究概况.湖南中医杂志,2006,22(1): 81-83.

[4]马瑞君,王钦,陈学林等.当归的研究进展.中草药,2002,33(3): 280-282.

[5]周江.川芎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 615-616.

[6]吴发宝,陈希元.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中药材,2004,27(3): 232-234.

[7]陈红,刘传玉,李承晏.青皮的化学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草药,2001,32(11): 1050-1053.

[8]张敏,辛义周.皂角刺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齐鲁药事,2005,24(3): 164-165.

[9]蔡贞贞,魏莉,徐莲英.当归所含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影响.中成药,1999,21(7): 333-335.

[10]魏莉,蔡贞贞,徐莲英. 当归及其复方透皮吸收特性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 32-34.

[11]张立超,高丽红,胡晋红.川芎挥发油对氟比洛芬渗透离体大鼠皮肤的促进作用.药学服务与研究,2006,6(6): 413-416.

[12]张春凤,杨中林,罗佳波. D-柠檬烯和L-柠檬烯对盐酸川芎嗪透皮吸收的影响.药学学报,2006,41(8): 772-777.

[13]刘强,陈兴兴,孙学刚等. 白芥子促进黄芩苷透皮吸收的研究.中医外治杂志,2005,14(4): 8-9.

[14]马云淑,罗艳梅,潘琦.麻黄的透皮吸收与白芥子促透皮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 59-60.

1 作者简介:赵斌(1983-),男(汉),浙江杭州人,拱墅区中医医院药剂科,硕士研究生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药剂学。Tel: (0571) 86619208 13575756199 E-mail:zhaobin126com@126.com

2

? 作者简介:朱伟芬(1974-),女(汉),浙江杭州人,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