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周莎莎 通讯作者:周春宇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前后神经行为评分及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神经行为的改善及智力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兒;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妊娠期意外导致新生儿产生宫内窒息的病症,在新生儿期较为常见。常造成患儿脑部严重后遗症,如脑瘫、癫痫及智力低下等,对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等发育均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研究显示,尽早采取积极治疗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脑部的损伤,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促进其智能发育[1-2]。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的个体化干预不强,效果不理想。相关研究显示,给予患儿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3±0.82)周;年龄6 h~7 d,平均(1.24±0.26)d;出生体重1500~5200 g,平均(3152.36±125.74)g;阿氏评分2~9分,平均(4.26±1.51)分;临床分度:20例轻度,11例中度,2例重度。观察组中,男22例,女11例;胎龄37~42周,平均(39.51±0.74)周;年龄6 h~7 d,平均(1.33±0.21)d;出生体重1500~5200 g,平均(3152.43±125.52)g;阿氏评分2~9分,平均(4.31±1.44)分;临床分度:22例轻度,10例中度,1例重度。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年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及临床分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3];②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③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胎龄<37周、日龄<2 d;②伴有其他颅内病变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知识告知患儿家属,以增加其对新生儿疾病的认知,争取更大的支持;积极配合医生行控制抽搐、减轻脑细胞能量消耗等对症治疗,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同时严密监测患儿面色变化、呼吸、心率、肌张力及腹胀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儿循证护理。    1.2.1根据《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鲍秀兰主编)中相关内容并从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出发,同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计划,在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给予相应干预:在患儿的新生儿期适当给予感官刺激,主要包括对视觉、听觉、触觉及前庭运动等进行刺激;婴儿期指导家长对患儿实施包括视听、感知、记忆、语言、动作等训练,同时适当开展游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视觉刺激:将1个直徑约5 cm的红球放于患儿眼睛正前方约20 cm处,并通过缓慢移动引起其注视,每天进行2次;②听觉训练:母亲在哺乳时,以轻柔的声音与患儿进行交流,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每次交流时间大约10 min,每天进行3次;③触觉刺激:严格控制室温28~30℃,护理人员以茶籽油涂上双手后搓热,对患儿行全身皮肤按摩,按摩时注意将力度集中于掌心或指腹,同时对其脊椎进行揉捏,每次按摩时间控制在10~15 min,每天进行2次;④前庭运动刺激:指导产妇将手掌放于患儿的胸前,定期改变姿势或轻轻摇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将其抱起喂奶,同时可将婴儿床轻轻摇动、摇晃或震荡,持续时间3~5 min;⑤运动训练:患儿取平卧位,使其握住护理人员的大拇指,以示指将其手腕抓住后分别作单手被动弯曲运动,或两手同时进行;患儿取卧位,护理人员一手将其腹部撑住,另一手抓住其双脚并将脚踝抬高,同时抬起头部;⑥院外干预:出院前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包括认知水平、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等训练。⑦给予袋鼠式护理:将患儿所有衣物脱掉,抱直俯卧在母亲胸怀,再以棉被或大毛巾覆盖,期间母亲可进行哺乳,每次至少维持1~2 h。    1.2.2将患儿的症状、目前治疗手段及能取得的疗效主动、及时的向家属宣传、解释,并列举治愈的案例,以增强家属的信心,从而缓解其焦虑等负面情绪。    1.2.3若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应及时给予人工呼吸或正压给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及口腔中的黏液,选取适当体位保证呼吸道畅通;每天对其进行抚摸式按摩,将四肢及躯体作为重点按摩部位,加强其踢出感;严密监测患儿的体温及心率等变化,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向主治医师反馈并协助进行对症处理;嘱咐家属对于病情在中度以上患儿,应严格禁止经口喂养,可采用鼻饲喂养,针对病情在中度以下患儿,给予经口喂养时应严格掌握喂食的温度与稠度,每次喂奶量应控制在<5 ml,每次喂食时间应间隔2~3 h,并逐渐增加到其所需奶量。护理人员于患儿出生后28 d及3、6、12个月进行随访,对对照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作了解,对观察组患儿病情变化进行详细了解并按照上述护理方案再次对家属进行指导,以提高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前后神经行为评分及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其中治疗效果有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判定标准如下。显效:治疗护理后患儿肢体颤动、反应迟钝、惊厥、呼吸不规则等临床症状消失,临床检测相关指标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治疗护理后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临床检测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治疗护理后患儿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4-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神经行为根据鲍秀兰制定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6]进行评价,总分为40分,当得分≤36分时为异常。智能发育商参照Gesell初评方法进行测评,主要包括动作能、言语能、应人能及应物能4个能区的职能发育商,得分≤75分为发育异常,得分在76~85分为可疑,得分≥86分为发育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观察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儿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12个月时智能发育商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所致的新生儿脑损伤。脑组织发生水肿、软化、坏死及出血等病变,为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并发症,严重者会造成不可逆损伤,产生如耳聋、视力障碍、智能低下、脑瘫及癫痫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甚至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避免出现不良后果,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现阶段临床中存在多种方法,但无完整统一的标准,及早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被多数临床医学工作者认为是最佳方法,可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与致残率。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的护理活动过程中明确地、审慎地、明智地将有价值的、可信的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及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有效信息,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其以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目标,循证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更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给予观察组患儿循证护理,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表现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并根据患儿智能发展的规律对不同程度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与护理方法,对中度患儿给予精心护理,将重度患儿的护理重点定为严加观察,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病症的同时积极预防后遗症的发生,整个护理过程完全体现出循证护理的要点与宗旨。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神经行为评分及智能发育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神经行为,促进患儿智能的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静,邢彩英,张艳,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 11(b6):1933-1934.    [2]林春秋,宁雪梅,刘学春.袋鼠式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的疗效[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6):666-667.    [3]马霞.早期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28-130.    [4]孙晓华,谢颖,闫慧娟,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6):1031-1033.    [5]王嵐.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育及康复情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12-114.    [6]付琼芳,王君.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22(8):1367-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