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临床疗效分析

赵凤

晋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2260

摘要: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临床疗效。方法:节选2019年至2020年前我院收入治疗的肾脏贫血患者实施研究,随机抽取其中符合临床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则临床A组与临床B组,两组均为48例。临床A组患者单纯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实施治疗,临床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临床A组患者出现5例患者发热,占比结果为10.42%,2例患者胃肠道反应,占比结果为4.17%,3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占比结果为6.25%,总体不良反应10例,占比结果为20.83%。临床B组患者出现2例患者发热,占比结果为4.17%,1例患者胃肠道反应,占比结果为2.08%,无1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总体不良反应3例,占比结果为6.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明显临床B组运用联合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资料方式后,临床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临床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临床B组治疗效果更加,患者改善情况十分明显,两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伴肾脏贫血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者药物联合应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关键词:左卡尼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肾脏贫血;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节选2019年至2020年前我院收入治疗的肾脏贫血患者实施研究,随机抽取其中符合临床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则临床A组与临床B组,两组均为48例。临床A组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7.26±3.16)岁;临床B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6.45±3.52)岁;临床纳入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已经确诊为临床肾脏贫血。排除标准:患者尚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或伴有精神性疾病或神经功能障碍,无法配合临床治疗和研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较为接近,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度微乎其微,数理统计结果(P>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进一步对比研究。

(二)方法

临床A组患者主要为患者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选取国药准字号J20090058,规格10000U/0.6ml/支,选取皮下注射方式为患者用药,药物剂量需要合理控制,100-150U/kg/周,通过3次用药完成,进行为期3个月临床治疗。临床B组患者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基础上,为患者运用左卡尼汀治疗,选取国药准字H19990372,规格10ml:1g,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选取0.5g左卡尼汀融合20ml生理盐水,在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进行为期3个月临床治疗。

(三)数理统计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临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并对计量资料进行数据检验,评估数据信效度,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验证方式,计量资料以中位均值法验证,以(P<0.05)代表数据结果差异产生的统计学依据。

二、结果

(一)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临床A组患者出现5例患者发热,占比结果为10.42%,2例患者胃肠道反应,占比结果为4.17%,3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占比结果为6.25%,总体不良反应10例,占比结果为20.83%。临床B组患者出现2例患者发热,占比结果为4.17%,1例患者胃肠道反应,占比结果为2.08%,无1例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总体不良反应3例,占比结果为6.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明显临床B组运用联合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

组别

发热

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异常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临床A组(n=48)

5(10.42%)

2(4.17%)

3(6.25%)

10(20.83%)

临床B组(n=48)

2(4.17%)

1(2.08%)

0(0.00%)

3(6.25%)

X2

0.315

0.521

0.698

1.264

P

0.423

0.415

0.412

0.134

(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资料方式后,临床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临床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临床B组治疗效果更加,患者改善情况十分明显,两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组别

显效

有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临床A组(n=48)

10(20.83%)

15(31.25%)

12(25.00%)

11(22.92%)

37(77.08%)

临床B组(n=48)

22(45.83%)

16(33.33%)

9(18.75%)

1(2.08%)

47(97.92%)

X2

/

/

/

/

10.642

P

/

/

/

/

0.001

三、讨论

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糖蛋白质激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红细胞制造,对荷尔蒙进行调节,能够增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有利于显著强化血液含氧量的激素。本次研究中运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然而运用单纯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总有效率为77.08%。明显临床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杨军.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6):40-42.

[2]邵海英,陈凯,沈元丽,尤建立,李杰一.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5):165-167.

[3]王仕军.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5):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