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中医诊断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1

肺炎的中医诊断要点

严大樑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省巴中市 636400

肺炎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肺部疾病。正确诊断疾病,是治疗的前提,也是治疗的依据。那么,中医在诊断肺炎时,有哪些要点呢?将进行详细阐述。

5f1792efd8016_html_30813641e0d9cb83.png

肺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导致肺部发生炎症。对患者来说,常伴随剧烈的咳嗽,这时治疗并不难,但若没有留意,则很可能会促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一、肺炎中医诊断之邪袭肺卫

证候:起病快,发病较急,咳嗽带痰,痰色白或黄;舌苔白偏薄,或微微带黄;发热,较怕冷,少汗出;脉浮数。

证侯分析:当肺部对外界抵抗能力变弱,则易受风寒侵袭。若有风热、风寒来袭,首先侵入肺部,进而影响卫气,使卫气调节功能降低,因此,患者会表现出发热、怕冷等情况。肺部气体不畅通,则会出现咳嗽等情况,是身体应急反应以促进气体畅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的运动推动水的运动,若气虚则不能让津(水、营养)分布到各处,这些津则会凝聚,形成痰液。若感受热邪,患者有痰,且痰质粘稠,多呈黄色,伴口干口渴;若感受寒邪,痰质清稀,无口渴。

二、肺炎中医诊断之痰热壅肺

证候:高热,持续久,无退热迹象,咳嗽带痰,痰色多黄,伴胸痛,呼吸较急促,口较干,小便黄,大便偏干燥,舌苔黄,脉洪数或滑数,脉来流利圆滑,或者脉呈波涛状,来时有力,去时自然。

证侯分析:若邪气犯表,没有很好控制且任其发展,则会影响肺部的呼吸能力,使肺部清肃能力下降,肺部卫气能力随之下降,机体则会发热,持续时间久,无退热现象。患者咳嗽伴有痰液吐出,粘稠度较大,多呈黄色。热邪亦可侵入肺部经络,引发胸痛。热邪耗损津液,则会口渴。

三、肺炎中医诊断之热毒内陷

证候:发热,持续时间久,难以消退,呼吸短促,咳嗽有痰,痰液较湿,患者略感较为强烈的烦躁,舌头颜色在普通人的红润的基础上变得更深,可见舌红绛,舌苔黄,偏干燥,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若病情较重,则意识不清,胡言乱语,手足发凉。

证侯分析:热邪侵入血液,热受经脉、心肌包裹,阻挡热量传递,因此高热不退;热邪扰乱心神,易使人胡言乱语、意识不清;热邪耗损津液,故口干舌燥,舌苔发黄,脉络变细。热邪侵入体内,阳气遭到削弱,四肢属阳,阳气受损,则手足发凉。

四、肺炎中医诊断之正虚邪恋

证候:咳嗽低热,自主出汗,手心和脚心温度较高,舌红,苔黄较薄,脉搏较窄且细,跳动速度较快。

证侯分析:正邪相争,消除大量邪气,但正气所剩不多,比较缺乏,所以热势不强,表现为低热,中气不足,咳嗽无力;患者气虚,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到风、寒、湿、火、暑等侵袭,易生病,且易出汗;热邪易侵袭阴气,阴气受损,则出现阴虚内热,表现为手心、脚心温度较高;舌黄较薄,脉细数,表明阴气和阳气都比较衰弱,邪热还未消退。

五、肺炎中医诊断之正虚欲脱

证候:体温下降快,额头渗出冷汗,面色苍白,嘴色青紫,呼吸急促,脉微细。

证侯分析:热邪侵袭机体,正气较弱,抵御不了邪气,阳气损耗比较严重,阴气也趋于枯竭,病情非常危急。正气比较缺乏,则会呼吸短促,面色苍白。阴气和阳气微弱,因此体温下降快,额头渗出冷汗。气血虚弱,血液循环无力,供氧不足,则嘴唇会呈现青紫色。

肺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胸痛或呼吸困难等。中医治疗肺炎讲究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相较于西医的各种抗生素,副作用要小很多。中医在诊断方面,主要从证候及证侯分析方面入手,充分了解病情。肺炎是一种危害大且发病率超高的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尽早控制病情,此外还得做好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