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

刘艳竹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医院检验科 河北 邯郸 0564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84例设为结核组,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84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胶体金法、蛋白芯片法的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性。结果:对比胶体金法阳性的反应率、蛋白芯片检测蛋白38kD、蛋白16kD、结核菌阿拉伯甘露糖脂(LAM)的阳性反应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与蛋白芯片法相比,胶体金法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优势更高,存在推广价值。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结核病;临床作用;胶体金法

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即为我国,因而防控、诊治结核病迫不及待。临床现阶段诊断结核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痰涂片培养、体征、症状等,但诊断不典型的肺结核为临床难题。其中影像学检查有效、快速,可使诊断效率提升,但不能确诊结核菌[1]。痰培养需较长时间,且阳性的反应率较低,极易引发误诊、漏诊。结核病为慢性免疫介导类疾病,以免疫学检验检测其抗体为结核病辅助诊断最佳方式。本文以免疫学不同检验方式检测结核病,分析对比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的价值,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中选取84例设为结核组,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同期肺结核患者84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结核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19~82岁,平均(45.7±12.2)岁;对照组男46例,女38例,年龄20~83岁,平均(44.9±13.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84例患者与诊断结核病标准符合。

1.2方法

(1)胶体金法:检验患者血清,以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分离纯化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膜蛋白抗原,点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完成固定处理,膜上结核的抗原会结合人血清中结核分期杆菌的抗体,再以SPA(葡萄球菌A蛋白)胶体金缀合物与结合IgG结合后的抗体呈色,红色斑点若出现,则为阳性。

(2)蛋白芯片法:检测患者血清,以蛋白38kD、蛋白16kD、LAM对血清内抗体实施检测,检测任一抗体若为阳性,则判定为阳性。检测三种抗体若均为阴性则判定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对数据展开分析,以(`x±s)、(%)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行t、X2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结果

阳性反应率对比,见表1。

表1 对比阳性的反应率 (例,%)

组别

例数

蛋白芯片法

胶体金法

LAM

蛋白16kD

蛋白38kD

对照组

84

5(6.0)

0(0.0)

5(6.0)

7(8.3)

结核组

84

45(53.6)

19(22.6)

45(53.6)

62(73.8)

X2

12.917

12.214

12.045

16.015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患结核病后患者会出现咳嗽、夜间盗汗、低热等症。现阶段,结核病为全世界感染性疾病首要死亡原因,对人们生命的健康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分歧杆菌培养为目前结核病诊断金标准,但其存在较长的培养周期,6周方可确诊,对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十分不利,疾病也许会出现传染。诊断时选择影像学不但有效且快速,但症状若不典型,则极易漏诊、误诊[2]

最近几年,免疫学检验血清的方式应用逐渐广泛,可对痰培养、影像学不足加以补充,其中常用的方法即为胶体金法、蛋白芯片法。后者可保证固相膜内快速实施抗原反应,经免疫金标志物于膜上显色,将检测结核病实现。LAM为组成细胞壁的一部分,属特异抗原,其存在较高的检验灵敏度。但LAM存在较为广泛,多类分枝杆菌含LAM,因而其存在较低的特异度。而蛋白38kD、蛋白16kD为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抗原,与它类分枝杆菌无较差反应,因而,存在较高的特异度

[3]

胶体金法利用斑点免疫胶体的金渗滤技术完成结核病的检测。其优势在于结果相对稳定、应用方便、准确率高。因血清内含IgG的量较为稳定,细菌形态、活力不会对其产生影响,因而稳定性较高。胶体金法检测的材料、仪器无需贵重,且存在简单的操作,通常来讲结果事多分钟即可获得,因为存在较强的推广性。相较于蛋白芯片法,其检测的准确率较高,临床检验更为适用。

研究显示,不同组别检测阳性的反应率对比,结核组较对照组高,说明免疫学检验可有效诊断结核病。而两种方法诊断的有效率对比,胶体金法较蛋白芯片法高,说明胶体金法诊断效果更佳。

总之,辅助诊断结核病时胶体金法优势更高,其存在简单的操作、较高的灵敏性,早期诊断、治疗结核病的实用性较强,属免疫学理想的检验方法,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小丽.痰涂片镜检与痰液罗氏培养检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与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7):48.

[2]王淑琦,孙晴,姜广路等.第二次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增值成本效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6):432-437.

[3]张宏军,王德翠.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