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马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 00

【摘要目的 探讨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临床效果如何。方法 挑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与CT实行诊断,并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为参考,对患者应用磁共振与CT诊断的准确率予以对比。结果 60例患者经CT与磁共振诊断,CT确诊的有53例,占总数的88.33%,磁共振确诊59例,占总数98.33%,与CT诊断相较,磁共振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判断ARCO分级Ⅰ期、Ⅱ期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Ⅲ期、Ⅳ期则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股骨头诊断中利用磁共振技术诊断率更高,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治疗,使致残的风险降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股骨头;磁共振;CT;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髋关节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后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导致终生残疾的情况发生,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据相关资料可知,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股骨头内部无血流,使骨细胞大量死亡,由此可引发骨骼结构出现改变以及股骨头塌陷的情况发生,进而对关节功能造成不利因素。从而可知,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来说极为重要[2]。对此,需寻找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来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实行早期诊断。现如今,磁共振与CT于我国临床中广泛应用,是多数患者早期诊断的常见手法,核磁共振辐射小,损伤性小等优点,若能够利用电磁波检测股骨头坏死情况,能够扫描任何断面,无扫描限制,并且对坏死组织能够有效解剖,该技术还能够与其他诊断技术联合应用,有利于患者诊断提高[3]。本文现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实行CT于磁共振技术,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挑取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54~80岁,平均年龄(67.69±1.38)岁,病程7~17年,平均病程(12.24±1.34)岁,患者与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与磁共振检查,(1)CT扫描检测诊断方法:选取GE64排螺旋CT,嘱患者仰卧位,检查患者实际病情,将CT扫描仪参数调整至适合范围内,将层厚、层距均为2.5mm,随后对病灶部加层扫描,并详细记录相关记录与数据。(2)磁共振检测诊断方式:取GE1.5T磁共振设备,嘱患者仰卧位,检查患者实际病情,将磁共振参数调整至适合范围内,层厚设置为3mm~5mm,层距2mm,选取体位圈,随后对病灶部位的冠状位扫描、横断面扫描,并对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与图像。

    1.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检出率与经ARCO分级的准确率予以对比。依据ARCO分级可知,Ⅰ期:CT与磁共振诊断结果及X线检查结果均为异常;Ⅱ期:CT与磁共振诊断结果及X线检查结果均为异常,但患者股骨头形态与正常无异;Ⅲ期:CT与磁共振检查结果均为异常,X线检查股骨头具有轻微塌陷;Ⅳ期:只有X线检查结果显示股骨头的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受到以及髋臼受改变,部分患者具有严重塌陷和变平。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5f179abac42bc_html_c91a64ff6fb5b209.gif ±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与磁共振的检出率对比

60例患者经CT与磁共振诊断,CT确诊的有53例,占总数的88.33%,磁共振确诊59例,占总数98.33%,与CT诊断相较,磁共振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1不同方法诊断结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确诊

未确诊

CT

60

53(88.33)

7(11.67)

磁共振

60

59(98.33)

(1.67)

χ2

8.032

8.031

P

0.001

0.001

2.2 CT与磁共振ARCO分级准确率对比

两种检查方式在判断ARCO分级Ⅰ期、Ⅱ期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Ⅲ期、Ⅳ期则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下表2:

2对比CT与磁共振

ARCO分级准确率[n%]

组别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CT

4(6.67)

6(10.00)

1(1.67)

0(0)

磁共振

5(8.33)

5(8.33)

5(8.33)

3(5.00)

χ2

0.198

0.166

4.670

5.128

P

0.626

0.682

0.001

0.001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髋关节与大腿近侧,对膝盖有所累及,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静息痛与持续性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且对日常生活不利[4]。CT检查是对全身进行扫描,有利于医师观察患者的全身组织情况。而磁共振是对软组织实行全面扫描,可作为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此外,磁共振检查无需应用到X射线,能够避免X射线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且安全可靠。据相关研究报道,磁共振有利于对股骨头患者的诊断,不仅准确率高,且对患者骨骼游离辐射低,由此可见,磁共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诊断方式[5]。与CT技术相比较,磁共振技术对病灶的范围与面积可进行确定,对病变区域诊断范围扩大,故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实行诊断效果优于CT技术。

本文现对60例股骨头坏死实行磁共振检查,其准确率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明显,P<0.05,并且经ARCO分级可知,Ⅲ期、Ⅳ期则具有明显差异,P<0.05,磁共振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价值高于CT扫描仪,检出率更高,可及早整顿股骨头坏死,有利于患者尽早治疗,与解培高[6]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从而可知,磁共振检测仪具有较多优点,可反映出不同层面的病变组织代谢水平,而且磁共振属于一种无创、无辐射性检查,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股骨头诊断中利用磁共振技术诊断率更高,患者能够尽早进行治疗,使致残的风险降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薛向东,李波,张燚等.螺旋CT和磁共振在成人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9,30(2):223-225.

[2] 王俊琴,刘辉.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治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1):1673-1676.

[3] 王文广,胡颖杰,张长庚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5,13(8):110-111.

[4] 张海燕.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56-57.

[5] 李占吉.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临床医学,2016,36(4):123-125.

[6] 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1):15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