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安全标识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探究安全标识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效果

倪蓉

建湖县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省 盐城市 224700

【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4月进行导管护理安全标识,因此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0例普外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看做为对比组,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0例普外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安全标识;普外科;导管护理;不良事件

科学优质的护理对于降低患者住院治疗问题的发生概率以及提升患者住院治疗最终效果来说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得不良事件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就是指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而形成的护理失误和差错,对于患者最终诊断效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更增加了患者痛苦。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1-2]。基于此,本文对安全标识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比组即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00例普外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该组中男性患者260人,女性患者240人,年龄范围在1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9±1.97)岁;研究组即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500例普外患者以及20名护理人员,该组中男性患者255人,女性患者245人,年龄范围在1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8±2.14)岁。另外,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年龄范围在22-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9±1.45)岁。

所有研究对象已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由于护理人员是整个导管护理中重要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准深刻关系到最终护理质量。因此,日常中需要着重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聘请专业人士进行作业培训,以此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水平。

1.2.2加强患者宣教

由于患者配合程度低或患者不注意导管留置问题而造成的导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宣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强化宣教不但能够使得患者可以深刻认识到导管留置对自身疾病的重要性,以此激发患者的导管保护意识。

1.2.3规范导管标识以及分类

通常情况下,导管标识可以分为引流导管标识以及静脉导管标识和冲洗标识三类,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区分风险程度,医护人员可以使用红黄蓝三色进行分类。其中,红色代表高危型导管、黄色代表中危型导管、蓝色代表低危型导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中导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包括护理不当以及导管识别不清和患者自行拔管三项;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最终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总护理满意度=5f179ac59a728_html_a33ee8618b4d61ef.gif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其中使用(5f179ac59a728_html_37a1330844544cdd.gif ±S)进行计量资料对比,结果用t检验;用[n(%)]进行计数资料两组患者护理中导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两组患者护理后最终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用X2检验,如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中导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6%,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同时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主要原因就是患者自行拔管,但是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就是护理不当。

2.1两组患者护理中导管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对比

组别(例数)

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不良事件发生原因

护理不当

导管识别不清

患者自行拔管

研究组(n=500)

10(2.00)

2(0.40)

3(0.60)

5(1.00)

对比组(n=500)

30(6.00)

12(2.40)

10(2.00)

8(1.60)

X2

10.4167

7.2443

3.9189

0.7014

P

0.0012

0.0071

0.0506

0.4023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最终护理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9%高于对比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最终护理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500

295(59.00)

200(40.00)

5(1.00)

495(99.00)

对比组

500

270(54.00)

190(38.00)

4(8.00)

460(92.00)

X2

-

-

-

-

28.5049

P

-

-

-

-

0.0000

3讨论

普外科大部分患者均是因手术而需留置导管的患者,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提升对导管的安全管理。在对患者行导管护理时一方面院方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其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加强对患者宣教,让患者认识到导管安全的重要性,最后还需对导管进行准确分类[3-5]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2%低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6%,护理满意度99%高于对比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2%,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所述,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这对于促进导管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利恒.导管标识管理制度设计与应用对胸心外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11):154-155.

[2]周艺宁.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9,6(25):238-239.

[3]李开艳.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J].健康大视野,2019,(2):231.

[4]赵海洋.各种留置导管标识应用的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7,4(15):248.

[5]周莉,姬国华.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对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4):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