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叙事性散文以读促写写作手法的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浅谈初中生叙事性散文以读促写写作手法的有效运用

杨国丽

洛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河南省洛阳市 471700

我所执教的学校是纯寄宿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他们的作文素材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好多孩子竟然连一件完整的事件都很难写好。因此,我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品读《散步》、《秋天的怀念》等典型的叙事性散文,及基引导学生搜寻记忆,回忆那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样的事情多半是我们在生活中亲眼见过的,或者亲耳听过的,最后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学生们经过几分钟的思事后,纷纷到讲台上分享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快乐、痛苦等。分享完毕后,趁热打铁,我就让学生们及时的写下了生活中这些精彩的瞬间。当我细致的品读完他们的文章时,发现他们所写的故事虽然完整;但读起来味同嚼蜡,让人感觉无病呻吟,依然索然无味。

就这样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兴趣?结合自己7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查阅了大量以读促写的资料,我在探究叙事性散文以读促写写作手法的有效运用上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方法如下:

一、以小见大的写法

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其实通俗来讲就是采用小事情来表现大主题的一种写作方法,它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如说,写一篇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写的是生命的意义之类的内容,就很难写好,文题太大。如果你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就可以绕过这些空泛的东西,给人以更为生动可感的形象。例如:写与疾病抗争的中学生,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写残而志坚的创业者等等。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就是作者记录的一次真实事件。通过散步过程中的分歧,表现了中年人肩上的责任。虽然是一件小小的事情,但这个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让主题更加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亦可引起读者的思考。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从小时候一次悬崖脱险的经历谈及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他们从小材料中选取一个细小点挖掘闪光而有普遍意义的大主题,发现到人之所未发现的东西,以独特的感悟撼人心灵,从而以小而见大。例如:《老王》从一个小小的三轮车夫一生的“苦”和“善”,到文章最后所说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呼吁社会以善良体察善良,以善良回报善良这样一个大主题。由此,我开始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让学生们对“以小见大”文章特色和思路有初步的体会,让学生掌握把“小事”写深入的方法,解决“如何写小事见大”的问题。洛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四班同学写的《围巾里的世界》用围巾贯穿全文,换围巾——毛线围巾——棉布围巾——围巾里的爱;从而抒发了围巾中透出的浓浓的父母之爱。八二班的同学写《纸飞机》一文回忆了外公生前为我折许多种小飞机的事,飞机虽小,却表现了外公真挚博大的爱。

二、重视景物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

在叙事散文中人物描写也很关键,有了生动细致的人物描写,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表现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立场,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除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还可通过景物描写,给人物营造合适的背景和恰当的氛围,会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有诗意。初中语文教材里用得很好的细节描写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景物描写表明我在悬崖上被困时间长,衬托我恐惧、绝望的心情。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写的是春季;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这样写了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生动、形象的动、植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情趣盎然,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另外,“捕鸟”过程中的动作描写也十分突出。《秋天的怀念》中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窃读记》里主人公的“窃读”的心理描写等都很适合学生们借鉴。

洛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张睿珍同学写的《窗外》一文中,“窗外月季花绽放了,红色的花瓣如同最灿烂的火焰……那是一个在夜市上摆地摊的姑娘,她穿着厚厚的衣服。她冻的通红的脸颊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她的生意不好,所以我望向窗外时,大多看见她的后脑勺。不知道怎的,我总认为我们之间有种默契-她用寒风中瘦削的肩膀向我传递着某种信息。”②这段针对小姑娘的外貌和神态描写,表明了小姑娘谋生的艰辛和不易,让人心生同情。

三、详略得当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是取决于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详细叙述,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宣兵夺主。如《再塑生命的人》,详写了“我”与莎莉文老师相处后的事件,其中“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等景物描写则简略带过。这样安排可以使读者感到文章内容特别丰富,更能让读者抓住重点。《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详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了她的外形特征等内容,让读者对长妈妈刮目相看。《背影》一文一共有四次写到背影,然而详写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的背影深深的感受到了儿子。这些详略得当的写法安排是非常适合学生借鉴的。

基于此,我让学生们写自己所熟悉的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洛宁县思源实验学校八六班郭承笑同学所写的《这样的人让我难忘》、一文,详写了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她的一件事,这件事令她难忘,记忆犹新。八十一班的田怡欣所写的《这样的人让我敬仰》,她详写了风雪中的交通警察,他们那种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了自己。八十二班的董雅倩同学所写的《这样的人让我敬佩》,她详写的是在疫情防控中工作医护人员(自己的邻居)。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甚是感人。

四、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肯定某人或者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澜起伏之势。现就《阿长与山海经》作具体分析。作者为了表达对长妈妈感激,怀念的情感,一开始并没有写阿长的优点,而是先写她的“多事”“规矩多”,属于“抑”,然后写阿长去帮作者买来《山海经》来突出阿长对孩子的爱。属于“扬”!目的在于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让读者在鲜明的对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感受,让文中人物或者事物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洛宁县思源实验学校七四班张晨曦同学所写的《我眼中的同桌》一文,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他长相很普通,眼睛小小的,经常没精打采的。他的头发乱糟糟的,可以用来当鸟窝。他的衣服更是脏兮兮的,让人不想靠近。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向老师提出好多次申请换同桌,都被驳回。但有一天,天气非常冷。自己胃不舒服,他关切的问话,使自己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并对他的优点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样先贬低再大力赞颂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就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就能使文章波澜起伏。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写作来说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