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经验》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经验》之我见

文勤

四川省旺苍县实验小学

摘要:作为老师,要充分地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但是,这样的内容还得充分的预估学情,根据学情最后确定教学的起点,最后落实过程。

关键词:把握内容;确定起点;落实过程

前言:新网师来到了我的教学生活中,我选择了刘广文老师教授的课程《中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要诀》,在刘老师的授课和自我的研读基础上,我又阅读了其他教学理论书籍,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要想设计出合适的阅读教学,就得把握准确的学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个体有差异,阅读状态又不一样,导致一篇课文的内容,有学生喜欢的,有学生不喜欢的,有学生不懂的。你可能觉得这就是学情啊。但是未必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是有限,他们的困难是否偏离课程,是否和主题单元要求不同,与此同时,我们的课堂是动态的,学情也会是变化的。那么,学生的学情我们该如何有意义的把握呢?我们的学情分析还得落实到每篇课文中去,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就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的起点,教学的过程去认识学情。

下面就以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第26课《西门豹治邺》为例来说明。

一、心中有数。

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首先是做什么?肯定是看课文,而不是直接去思考学情。所以,语文老师就得对这篇课文得内容熟悉,首先就要以常态的心去读文本,去看文本得内容。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是去看教参,教案,根本就没有深入文本,如何做到有数,如何做到真正的把握学情,所以,一堂语文课就是按照既有设定的内容去教,这样的教未必就符合自己班级的学情。因此,把握学情,老师就要准确的把握教学内容:你要教什么,你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1)解读单元主题。语文老师确定教学内容,就得直面文本,细细的读单元导读里的内容,明确教学的主题,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以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里的简要复述是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详细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所以,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而在小学阶段故事的发展顺序绝大多数都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进行描写,细看这一组的三篇课文,都是遵循了这个规律。所以指导学生复述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起因和结果简略讲述,详细讲述经过,不要面面俱到。

(2)解读课文内容。

单元目标心中有数,就去解读课文。自己以一种读者的姿态,先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字斟句酌的啃读文本,不放过每一个字词,甚至标点符号,同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自己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批注自己的疑惑,感受,文本的空白等。最后,结合单元目标去对照自己的解读,进行再次的审查。

这篇课文结构清晰,内容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邺时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历史故事。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9自然段)调查原因;(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16自然段)兴修水利,讲解的重点显然是:调查原因,惩治巫婆和官绅。

把握了主要内容,就得从课文中主人公的言行处入手,见缝插针,寻找密钥。首先就抓住了“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照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这是西门豹为何有疑的真正原因。其次,西门豹调查的对象是谁?为什么会选择一位老大爷?通过这一系列的举动,他说了:“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这句话中,我提出了疑问 “这样说”指的是什么?“河神还真灵啊。”此处的标点为什么是句号?“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有什么作用?这些分析其实都是为西门豹后面将计就计的做法埋下伏笔。接着,就是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巧妙。我重点解读了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这句话中姑娘是真的不漂亮吗?麻烦是什么意思?巧妙地惩治巫婆的办法妙在何处,西门豹的形象一下子就被树立起来,乘胜追击,西门豹继而又惩治了官绅头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力?最后,西门豹还为老百姓做了什么?

这样细细的解读,其实故事的重点也被剖析出来了,就得细细审查,我觉得最后还可以结合西门豹治理后的“邺”和刚到时的“邺”对比,来彰显他的功绩。

文本的内容就这样的被解读了一遍,自己对文本做到了有数,但是这样就可以去上课了吗?当然不是,这仅是做好了第一步,接着就得联系自己的班级学情进一步的剖析,确立教学的起点。

二、明确起点

语文老师已经初步拟定了教学内容,这时就得搁置己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学习中,已有的生活百科,学习的困难或者疑惑,他们最终可能会掌握什么,进行再次的调整,设计教学的起点。

“先学后教”这四个字熠熠生辉,跳进我的眼中,这就是学生先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了解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真实反应,并依据这些反应,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看起来简单的四个字,阐述了学与教的关系,如何能做好这个先后关系呢?

1、学生先学。我是小学老师,觉得做好这四个字,老师在开始的时候是不能袖手旁观的,你得扶着他们。在《西门豹治邺》这一课,先第一课时初步梳理课文,解决字词,四年级学生在第二单元和第六单元已经有一定的批注方法和简单的自学能力,就可以直接让他们批注自己的感受或者疑问。(其实老师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前置学习,比方绘制思维导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观察,信息的反馈,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就能做到学生会的不教,重心放到学生学习有困难,有疑惑,教学目标着力解决得问题上。这样,我发现学生对调查原因自己很容易就能读懂,只是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理解上有疑惑,当然这就是重点要解读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2、充分预估。其实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己的学生,长期的相处,对他们的基础,知识的认知是能摸清一二的。我们就可以直接调查问卷,询问学生读过这篇课文吗?这篇课文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哪些地方有困惑?从而确定,学生学习这一篇文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不感兴趣的是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在哪里?认识不到的盲点在哪里呢?……以此确立教学内容的。《西门豹治邺》的调查中,学生们都一直地注重了他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内容,但是对于调查原因却谈及很少,但是这个是不能忽视的。这个自然也被我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简述故事,但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判断,再加上三年级学习的策略是详细讲故事,学生很容易不分详略的一一的讲故事,这时老师可能还得明确一下简述故事的方法,抓住主人公的主要事件进行详细的介绍,不必要的内容要略讲,同时,故事能不能讲得声情并茂得吸引听者。

三、落实过程

我们在平常,总是挖空心思的想设计出精彩的课堂教学,但是根本就没有进行前两布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直接就进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现在看来真是舍本逐末,这样设计出来的课程就犹如空中楼阁,浮在表面,无法真正落实。

课堂是动态的,学情也就会变化的,老师可能还得根据实际的情况做临场的调整,让学生通过搭建的桥梁走向学习的目的地。最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作业进行检验,来探测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查漏补缺,修正自我的设计,及时做好记录与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学习教学名家的方法,自己啃读教材,把握内容,洞悉学情,确立教学目标,最后落到实处,适时调整,不断总结,才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