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浅谈“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孟祥宇 纪长伟

辽宁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当前经济形势,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背景,各大职业院校致力于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探求新的路径。本文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展开探讨和分析,在总结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以看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应坚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不断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口,探求适合发展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高等职业院校走出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困境,突破现有瓶颈,形成良好互动互助机制,营造校企良性互动的运行环境,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和无缝对接,更好地满足各大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时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寻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适合企业发展的切实可行路径。实践证明,以企业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并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共同培养,为高等职业院校培育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保障机制的缺失。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结构失衡现象较为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相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权力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缺乏主观能动性,时而会出现某一方处于被动境地,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人才创新培养的协同发展;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来看,很难找到精准针对和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纵使有类似文件,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查阅的相关文献中,阐述鼓励产教融合的文件有所提及,但对产教融合的实施形式和具体内容却少有提及,导致学校和企业在实践磨合的过程中矛盾重重。

2.评价监督机制缺位。目前来看,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监督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规范。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以考试成绩为评定标准,而企业主要以学生工作量为考评依据,二者相互独立,没有一个共同的监督评价标准,无法达到有效监督评价的人才培养成效;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在监管层面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和企业双方彼此停留在“各管一摊”的境地,在评价评定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合理、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健全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国家政府层面要不断完善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具体涉及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如实习条例等)给予阐释和解析,对于模棱两可的政策要及时进行合理解读;其次,构建校企沟通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网络,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再次,要明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做到谁的责任谁承担,谁该管的谁负责,权责相依,职责泾渭分明;最后,加大在资金力度层面的扶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补专扶,针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要笔笔有审批,次次有说明,明确并细化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2.建立协同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协同约束机制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要相互约束、互学互鉴、齐抓共管、共同进步,彼此之间要制定各自的约束规范条款条例,明确各自的使命;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要加强对学生的约束,以学校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校企合作最大的“赢家”,体会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优势所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协同机制纳入人才教育培养之中,学校+企业+学生+社会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一起商讨并反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育人良策,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任务,竭尽全力做到育人造才的神圣使命。

3.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踏实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好“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是鼓励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积极投身于该项工作之中,充分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和技能培训,将在校所学所教的理论知识带到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从企业中聘取经验丰富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的“师傅”到校进行实践指导,结合在企多年工作经验,现身说法,将实践移植到学校大课堂之上,以此来增加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三是引进相关人才,以此来填充师资库资源。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不拘一格,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加入。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应合理布局实践实训基地,不断整合教育教学实践资源,优化重组,充分考虑设有专业课程特色,结合实际,探寻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当下国家积极响应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大学生创新创业备受关注并得到大力扶持。与此同时,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亦是不容忽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调动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习、愿学习、乐学习”的风气得以养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培养了大量实用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了区域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兆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助推经济发展[J]能力培养,2017.11

作者简介:孟祥宇(1990-),男,汉族,研究生,助理工程师,辽宁大学,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