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嘉肴 知其旨——《虽有嘉肴》说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食嘉肴 知其旨——《虽有嘉肴》说课

李明旭

湖北省保康县教学研究室

一教材与目标:

《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虽有嘉肴》同样用简短的文字从论证的角度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旨在让学生明白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让学生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初步了解文言常识,积累文言字词,对古文的阅读和学习产生兴趣。《虽有嘉肴》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也是一篇论述文。因此本文的学习将为以后文言文和议论文的学习都打下基础。

文章虽然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注释比较详尽,所以学生预学时结合课文注释、导学案,能够大致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道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经过预学后,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互学和展示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归纳积累文言词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自身学习情况,借鉴哲人学习之道,理解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实践的重要性,养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运用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二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用互学和教师点拨的方式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和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把教法和学法放在一起说。

1、朗读背诵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虽有嘉肴》这篇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适宜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古文特有的韵律美,让学生在熟读中背诵。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文意,在感知文意中领悟道理。

2、归纳总结法。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实词解释时要兼顾到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所以在疏通文意的时候教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的基础上对文中的各类词语做一个归纳。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预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互学,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展一展”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难点在互动中,在合作探究中得以突破,并且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三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大家对《礼记》可能还比较陌生,其实《礼记》中的许多名言、警句现在仍被大家广泛运用。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我们学习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希望大家学有所获。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礼记》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本课的欲望。)

(二)检查预学(5分钟)

1读准字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2读准节奏。

3读熟课文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通过三步读和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试读、范读、分读,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初步感知文意。)

(三)合作互学:(10分钟)

1 议议“预学”中不理解的词、句,疏通文意。

2 说说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说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 想想文章开头写“嘉肴”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互学,以三个问题为依托,通过讨论质疑释疑,解决预学中的困惑。理解预学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补充各类词的归纳,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课文道理的理解,明确“类比”的作用。同时,通过互学,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让学生在合作共享中真正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展示交流 (15分钟)

1疏通文意:

(1)词句翻译

方法:(整组交流)一人交流一句,交流时先读句子,然后解释重点词语,再翻译句子。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或者请求老师的帮助。每交流一句都要询问其他同学的意见,保证理解的准确性。

(2)词语归纳

方法:(整组交流)将归纳好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及意思写在白纸上,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补充或纠正。

对于才学习第三篇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词汇的归纳可能有些难度,所以我让学生参照了练习册第33页的词语梳理。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

(3)检查译文。

方法:对照屏幕上的“参考译文”纠正自己翻译中的错误。教师强调翻译的易错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照注释预学、小组互学和此时的展示交流,补充纠正交流,完成“疏通文意”的目标。)

2道理启示:

  1. 谈谈启示:

方法:(整组交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结合学习经验谈启示。

(2)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班级组织帮扶活动,让李宁辅导王萌,但李宁非常不愿意,因为他怕耽误自己的学习。请你用《虽有佳肴》中的话劝说李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将学过的道理及时运用,在口语交际的运用中加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突破“理解文章道理,理解运用道理”的教学重点)

3开头作用:

  1. 说作用:

方法:(小组派代表交流)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明确性的总结,用人们熟知的事物道理进行类比说理,可让深奥的道理通俗易懂。

(2)仿写:用“虽有……弗……不知……”的句式仿写两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巩固加深对“类比”的认识,也为了让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从而突破这一重难点)

(五)训练拓展:(8分钟)

1理清思路

《虽有佳肴》首先用“ ”和“ ”类比引出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接着先论述了“教”和“学”的作用“ ” 。 又进一步论述其效果“ ”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 ”补充论证。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课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证思路及类比方法的使用,议论文是九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七年级学生对此理解难度过大,所以不易过多讲解。因此,我采用了填空的形式理清论证思路,降低了难度。然后借助板书,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课文思路,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因此,背诵是学好古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必不可少的途径。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从而达成背诵课文的目标。)

3拓展积累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外读《礼记》,以积累名言警句为契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从中得到启迪。以读《礼记》为兴趣切入点,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正让学生食嘉肴,知其旨;学至道,知其善。

四板书与反思

本节课的板书有两个作用:第一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论述思路;第二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思路快速背诵课文。

“注重预学与互学,注重兴趣与感悟、注重朗读与积累、注重个性与运用”,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我对“生本课堂”教学理念的实践,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堂课,把“教学相长”的道理深刻地印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灵魂与思想的原野里播下一颗种子,相信在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随着阅历的增加,对这篇文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会越来越深。

这节课学生通过自主预学、互学、评学,学会感悟,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学会表达,真正让学生食嘉肴,能知其旨;学至道,能知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