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张丽娟 田月红 许小春 李春妮 张毛瑜 赵晓君通迅作者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68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康复影响。方法: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病人为对象,随机分取方式将病人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展开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均38例病人,对比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FDS评分较高于干预组,MBI评分较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心理干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缓解病人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

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残率,伴随治疗水平持续提升,病死率明显下降,但仍然存在较高后遗症。在脑卒中存活病人中,约有60%-80%病人存在功能障碍,40%左右病人生活无法自理,会对家庭、社会造成较大负担,同时还会承受一定心理负担[1]。因此,本文选取78例脑卒中病人为对象,研究心理干预应用效果,以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详细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病人为对象,均满足《各类脑血管基本诊断要点》,随机分取方式将病人划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均38例病人。对照组男女分别20例、18例,年龄为(60.72±1.21)岁;卒中类型,29例缺血,9例出血。干预组男女分别21例、17例,年龄为(59.52±2.4)岁;卒中类型,30例缺血,8例出血。对照组、干预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病人均选择脑卒中常规治疗与护理等,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在病人病情持续48小时稳定状态后,向病人予以心理干预,时间为30-40min,每周三次,持续五周,其护理方法包括:(1)心理支持和辅导。以倾听和指导等方式向病人予以心理干预[2]。认真倾听病人痛苦与烦恼,同时予以理解,选择适当躯体言语关爱病人;掌握疾病病因和治疗、预后等,明确心理护理对其影响;告知病人正确应用心理预防机制,提升病人免疫力;对于病人言语、行为予以关注,同时帮助病人正确树立价值观;如果病人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需要对其给予鼓励,以调动病人积极主动性。(2)纠正错误认知。针对不科学逻辑认知进行纠正,列举相关案例分析,使病人正确认识到错误认知带来负面效果,同时寻找自身不科学认知,选择理性认知替代不理性认知,确保病人正确学习关于健康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促进其早日康复[3]。(3)集体治疗,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讨论,主要包含疾病问题和家庭问题等,引导病人及时倾述自身想法,以获取其关心。(4)借助社会支持体系。鼓励家长与其配合方式对病人予以关心,帮助其全面掌握病人心理特征,告知其和病人关系处理技巧,以符合病人身心需求。适当安排朋友和同事等对病人给予探视,可以营造舒适家庭、社会环境,并对病人进行情感慰藉[4]

1.3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23.0进行研究数据分析,NFDS与MBI评分均选择(5f17dfa438a44_html_6fe8e6fff6fa5820.gif ±s)表示,用t检验,在P<0.05时,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NFDS评分

治疗后对照组NFDS评分较高于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 NFDS评分对比[n、5f17dfa438a44_html_6fe8e6fff6fa5820.gif ±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8

26.12±10.01

18.15±10.15

干预组

38

27.21±7.85

12.06±7.05

t

0.5282

3.0377

P

0.5989

0.0033

2.2 MBI评分

治疗后对照组MBI评分较低于干预组(P<0.05),见表1。

表2 MBI评分对比[n、5f17dfa438a44_html_6fe8e6fff6fa5820.gif ±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8

29.06±16.32

57.01±24.42

干预组

38

34.12±14.65

69.71±28.01

t

1.4222

2.1067

P

0.1591

0.0385

3 讨论

脑卒中除了具有发病急和病情重特点之外,还会伴有肢体残疾,一些病人通常无法适应突然灾难存在负性情绪,例如:紧张和焦虑、抑郁等,其负性情绪会对病人未来希望带来直接影响,使其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不愿参与治疗和康复等,最终阻碍神经功能恢复[5]。如果未对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会直接阻碍病人治疗、康复。心理干预特点为调动病人潜在心理,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困境,同时选择有效方法处理困难与挫折;向病人给予安全感,可以引导病人更好面对困境,使其对未来感受到希望,从而更好发挥自身潜能,提高疾病康复信心,强化病人功能锻炼,可以实现神经功能康复,改善病人生活能力,使其具有较高生存质量。部分调查显示,心理因素积极作用应该借助不同途径加强机体潜能,乐观心理可以改善应激源带来影响,同时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面对康复和治疗。心理消极属于影响病人依从性重要原因,也属于提升肌力、活动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文研究中,干预组病人展开心理干预后,其NFDS评分、M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可见,心理干预在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促进病人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心理干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同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使病人具有较高生存质量,从而呈现较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佳玙,陈艳.社区-家庭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2436-2438.

[2]高丽丽,仇薇薇.全程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效果[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7):510-511.

[3]陈爽.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0-113.

[4]万思,王士烈,刘泰.早期认知行为疗法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0):2629-2632.

[5]茅苇.社区及家庭康复指导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初步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9):2478-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