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的心里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里分析

蒋唯

保山技师学院或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678000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展开了介绍,具体分析了其形成因素,从而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中职学生心理教育举措的具体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有效的理论索引与经验总结,引导中职学生的身心状况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分析;教育举措;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架构决定了其普遍位于人生进行转折的心理与生理的微妙节点,此阶段的学生大都心理敏感易受刺激,因此导致了中职学生逆反心理与行为频发和意志思想逐渐消沉现象产生,以及无心学习促使成绩下降的心理障碍存在。在此背景下,学生往往极易沾染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气,如果对其不加以制止,甚至会出现因自暴自弃而使正常人生发展轨道偏离。

1.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1.1 渴望个性表达

中职学校学生受职业教育以及年龄阶段的氛围影响,大都秉承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渴望自身的个性得到充分表达,而基于其认知水平与专业性素养实际状况,其仅能够通过生活喜好的独立标榜以及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突破来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以此实现其所理解的个性解放。此类心理会导致学生难以运用宽容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产品频率较高且易于激化,然而中职学生往往无法寻求恰当的困难解决方式与情绪排解手段,只能选择逃课或诉诸暴力等极端行为完成自我释放,最终造成错误的极端心理障碍产生。

1.2 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招生批次决定了学生的基础性科目学习成绩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其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往往没有持续性学习兴趣的支撑,但对于生活及娱乐的积极性却远高于其他,这也因此致使在中职教育课堂开展阶段,学生无所事事甚至忽视课堂纪律,随意睡觉,玩游戏甚至逃学的现象出现,对于教师的教学作业及学习任务也敷衍了事,漠不关心自身的学习成绩获取与相关素养提升,形成了学习兴趣缺失的恶性循环。

1.3 内心敏感自卑

中职学生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过程中,也会因为自身所处院校质量不及他人而羞于启齿,对自身自信心造成影响并由此形成自卑心理,导致学生主观上认为自身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专业素养会招致社会的歧视与用人单位的拒绝,加之其对于真实社会风气与亲友日常接触态度的敏感观察,更会推动自身的自卑感受加重,进而使学生在意识层面进行自我放弃,养成自暴自弃的思维逻辑,最终偏离人生正常的发展轨道。

2.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成因

2.1 周遭环境影响

中职学生成长与活动的主要环境能够依据性质不同划分为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家庭环境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合,对于其心理特质及性格养成具有重要决定意义。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群体所处年龄阶段特性可知其大都为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偏爱甚至溺爱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了做事有恃无恐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父母与家人作为针对其开展教育的直接性人选,其在孩子的性格塑造与培养方面所体现出的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为随意的言行举止,以及较差的教养水平与家庭关系也都是导致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存在缺陷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聚焦于当前学生过度追求个性表达的时代氛围,中职学生针对事物较差的看待辨别能力也导致了其极端自私性格的出现,促使其难以针对教师与家长的建议与批评做到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最终导致了学生采取极端方式进行个性表达行为的产生。

2.2 学校管理缺失

立足当前我国中职阶段教育院校工作开展现状,其不论是在学生知识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缺陷。中职院校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强制性与纪律性等管理原则的坚持,不仅会导致预期工作成效难以实现,还会因此引发学生强烈的反感,使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厌恶心理的萌发与增长。相关教师对于学生职业前景规划的忽视,也会推动缺乏学习兴趣心理特征的养成。

2.3 心理教育忽视

中职院校在课程教育开展实际过程内,常会由于对职业教育形成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生活上的照料与心理上的关注,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设置的忽视与开展机会的削减,甚至无法得到开设的错误情况出现;同时教师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面对基数较大的学生群体也难以做到兼顾照料,共同导致了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的缺失,最终学生因无法受到专业性心理教师的针对性辅导,加剧了自身敏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3.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举措

3.1 教师提升学生关注程度

教师在日常教育开展阶段,不应当只关注对于学生的知识性传授与技能性培育,也应当注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教师需要规划更多业余时间以与同学们进行深入沟通,并立足于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基础,开展对于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性交流,从而实现对于所负责班级内学生真实情况的全方位理解,以便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并开展心理辅导,使其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实现健康发展。

3.2 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教师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刻板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有助于推动学生课堂学习趣味性质的加强,进而提升学生群体在日常课程开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实现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课堂教学效益的增长。

3.3 校方推进心理课程构建

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是中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方要想保持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成效达成良好效果,就必须精心筛选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师指导课程开展,并要求教师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征共性规律于个性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正视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并在思维层面意识到错误的心理问题对于自身身心实现健康发展的消极影响,最终运用正确方法直到自身的人格实现健康塑造。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唯有身心健康得到积极促进与正确发展,才能够真正成长为技术型人才社人社会岗位,以健康的性质投身于国家建设。中职教育工作者唯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分析,从而结合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举措进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身心成长的关心,才能够促使学生兼备专业的职业技能与良好的心理素养,推动中职学生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红蕾.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在中职学校个别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华妙云.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探究与心里危机干预[J].中国农村教育,2016(04):26-27.

[3]王祥煜.让美在心里自然流淌——浅谈中职学生音乐审美观的培养[J].职业,2015(14):142.

[4]赵秋丽. 中职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