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金五成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导,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的创新和升级,才能在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文主要是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政治

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必须从党的思想建设高度出发,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设工作,才能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力与感召力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知识。这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就是将原本抽象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具体化、通俗化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达成返工时,从而达到改造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目的。如果站在静态角度分析的话,主要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可以及转变为实践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物资力量。如果站在动态角度理解的话,马克思主义实际上酒店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可并转变为实践的物资力量过程。就目前来说,决定马克思主义能否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可并转变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要素主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力量体积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等几方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具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可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力量的关键。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定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理论必须面向大众,通过开展宣传教育的方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向群众化方向发展。(2)合理运用通俗化的语言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此外,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尚未完全启动和实现的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大多倾向于站在动态的角度上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所采用的形式、方法以及相关载体。如果站在这一层面分析的话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所以,研究人员应该以该逻辑为基础,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

2.1巩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基础

贴近群众是当前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为了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走近群众与群众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的目标,相关部门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工作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工作时,应该针对不同群众对象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的同时,引导群众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其次,在组织广大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过程中,引导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产生过程以及精神实质等相关内容。要求广大群众明确我党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经验以及最新的政策方针,同时根据我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工作。另外,相关部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工作时,必须将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普通群众,引导和帮助普通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加深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2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支点

思想政治工作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工作人员应该通过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方式,寻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的根基。比如,相关部门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层次文化底蕴。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积极的探索民族之上、国家为本等爱国思想与责任意识等社会心理产生的根源。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及“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等思想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原则的基础上,将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的奉献作为其毕生的追求。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感染、教育和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更是成为了为了祖国的强大昌盛前赴后继、报效祖国的精神支柱。此外,除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往,相关部门还应从道德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当然了这里所说的吸收借鉴并不是说毫无目的的直接套用,而是在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的基础上,深度的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价值。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就是因为该栏目在开播过程中既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典籍的智慧魅力,同时又以当前社会实际问题为基础,阐释了符合现代观众文化水平和审美特点的观点。这种将传统文化阐释与人们心理需求紧密结合的方式,不但帮助人们解决了精神层面的困惑,而且也借助文化典籍解读了现代心灵,与人民群众产生了精神层面的共鸣。

2.3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考核

思想政治工作测评制度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以凸显监督和检验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为最终目的。测评制度不仅根据不同的层次、领域、行业以及群体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实施制度,而且形成了完整的测评体系,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系统已经建立完成,但是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升级的内容。首先,测评体系尚未形成全覆盖。现阶段相关部门只是在大学生群体等重点人群中建立了思想政治测评体系,而并未扩大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行业、层次以及群体中,只有真正的扩大到全社会的范围,才能讲解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测评融入其中。比如,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指标体系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环境等方面的考察为主,忽略了考察大学生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指标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通过增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评估视角的方式,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检验的标准,引导大学生群体在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结束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不懈的任务和目标,相关部门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的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升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思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学的路径分析[J].新西部,2019,05:134+145.

[2]白冰.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256-257.

[3]苏珍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路[J].法制与社会,201 9,14:143-144.

1977.10,男,汉族,辽宁省锦州市,副教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