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刍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

刘训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区域差距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着区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亟需发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发展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其次提出发展中的问题,最后分析发展策略,以期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策略

1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自然资源禀赋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相差很大、自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这就使得每个地区适宜发展的产业不同。每种产业由于其生产经营的特征不同,需要不同的资源禀赋。例如第一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供给作为基础,因而我国的十三个粮食主产区分布在土地辽阔、气候环境适宜的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第二产业为制造业需要矿产资源等为主要材料,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北地区的煤炭、钢铁行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和科学技术手段等为基础,因此一般分布于经济发达、人才流入多的地区。

1.2人力资源

每个地区的教育文化背景差异较大,从而创造了不同的人才储备和人文环境,最终导致各地区消费、生产、生活的不同观念,适宜发展的产业也不尽相同。比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精尖人才作为基础,因此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较为发达;娱乐、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内的行业,需要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支撑,因此在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迅猛;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向劳动力成本低的落后地区转移。

1.3政策因素

地方政府的政策往往是产业发展的导向,因此不同地区实行的不同的产业政策就导致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一直以来,以GDP为考核主要指标的政府官员考核体系,导致了大部分地区政策制定追求“短平快”的产业发展模式,投入高、周期长、但长期受益高的项目往往被忽视,如环保、教育和高技术创新产业等,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政策的支持。因此这些产业逐渐向政策开放的发达地区转移,从而产生了发达地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

2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地方政府存在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指的是由地方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务形式,与个人债务不同。地方政务由于在政府的权威性保障下,其经济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处在借债、获利、还债、借债的不断循环中。地方政府为了能够保障资本足以还债,经常性地采用破坏性的经济手段,例如我国很多地区经济不发展并不是繁荣,但是地价却非常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政府为限制土地而哄抬地价,这对于当地人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也可以作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参考和依据,政府对债务资金的合理分配,甚至能够决定当地产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模式。

2.2人力资源的流动性较大

人力资源的流动指的是人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发生的转移现象。通常来讲,人力资源的流动频率及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区域产业经济差异化的重要原因,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反过来影响人才资源的流动。现如今各大城市对实施抢人策略,这样显示了中国劳动力规模的下降,再加上,大城市的生活水平以及教育条件等成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生育率,使得中国的城市群发展策略逐步向小型城市萎缩发展。大城市作为资金聚集的地区,其产业经济发展形态限制了劳动力规模的扩大,这种人力资源的流动形态是导致中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南北经济存在较大差距

在我国改革开放力度和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区域产业经济水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核心正在向南方地区转移,其中四个特大城市有三个指的是南方城市。这种南北经济差距较大的现象,造成了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各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由工业化逐步迈向现代化,因此经济中心由原来的北方转移到南方。这种差异化的经济转移现象属于经济学的自然规律,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发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经济转移带来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差异符合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律。

2.4信息技术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上,光缆及卫星等通讯设施通过与计算机连接,从而形成经济发展所需的庞大网络体系,信息技术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投入与使用,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信息技术的覆盖面很广、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承载量较大,对于区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具有积极作用。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各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促进地区的长期、协调发展。相较于传统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构建新型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金子、人力、物料等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符合了现如今社会发展对资源配置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能够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之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传统经济形态实现转型,将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淘汰掉,逐步实现产业机构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有效摆脱了自身的劣势,有效助力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的升级。

3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3.1提高对区域资源开发的重视

区域的资源禀赋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各地区首先要明确本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对资源的重视,加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例如,东北地区要注重粮食、工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调整产业政策,在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同时,为产业转型做出准备。

3.2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当前,在中国城市群策略的实施现状下,人力资源大都向大城市转移,但是由于大城市的人口承载量小,小城市由于劳动力的缺乏竞争性,经济发展被限制,这种人力资源的流动形势导致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整体比较缓慢。这种现象只有在国家层面上进行宏观调控才能得以改善,其一,政府可以将大城市的部分功能疏散到小城市,将限制区域发展的产业转移至小城市,促使劳动力回流;其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适当限制大城市圈的扩大,削弱大城市的虹吸功能,从而为小城市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三,对于一些离大城市较近的周边小城市,可以将其纳入大城市发展圈中,实现共同发展。

3.3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

信息技术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加快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地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善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出台支持信息化产业结构转型的规定,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的生产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应加大科技资金拨款力度,设立专门的科技生产培训机构,增加科技型技术人才的投入,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产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此外,各行各业也应加大信息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投入度与使用度,坚持政府的正确引领,实现自身产业与科技的有机整合,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4小结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明晰影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方政府应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提高对经济发展策略区域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开发区域资源、推动人力资源流动、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等方式推动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轩.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8):203+202.

[2]黄卫东.探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9(1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