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

蒙国懿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650000

摘要药理学是联结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纽带,是探讨机体与药物间的作用规律与药物机制的重要学科,体现了实践性与科学性。药理学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有利于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可使医学生将抽象知识内化为实际应用,有效提高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在塑造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及归纳,为医学实践教学提供可行性路径参考,以更好地推动药理学实验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强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对医学培养模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但以往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手段较为落后,内容及形式陈旧,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缺乏高质量的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从而限制了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1]。此外,药理学实验教学通常采用知识灌输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上考核方法单一,难以综合评估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较难满足新时代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进行多元化尝试,积极改革现有的教学状况,以更好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2-3]。现对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思路进行阐述,内容如下。

一、导入问题式教学,增强思维能力训练

问题式教学(CBL)属于一类小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强调“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够有效调动医学生对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自主性,优化其科学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学探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体现了互动式教学的优势[4-5]

提升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医学教育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与理论课程相较,药理学实验课更注重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BL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病例教学中,有利于弥补原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改变为主动参与,同时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强化教学效果及质量。譬如在“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及解救”的药理学试验中,教师可选取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案例作为导入样本,鼓励学生提出相关解救问题,并在课前引导学生结合以往所学内容进行重难点知识预习。并且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分配一名学生汇报该学习小组的分析结果,之后由全班学生共同加入补充及分析,鼓励他们积极分享所学所感,最后对各种观点进行论证,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及时纠正观点偏差,适当给予启发,协助其制定有效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此方案完成具体实验。问题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并迅速提供指导帮助,进一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逻辑思考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基础[6]

二、运用PBL教学模式,培养有效学习的能力

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提问、探索、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并对自身进步进行评价,对学习进度进行评估与调控。刘君[7]学者对140名药理学专科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实验,运用了PBL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授课,在开始教学前给予问卷调查,初步掌握学生的个人学习习惯、对教学手段的理解、对学习目标的制定等,了解其具体的药理学学习进度。之后进入案例教学编写,结合药理学学科特征,制定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并对知识要素进行拆解,引导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相关的资料收集,并依据设计好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专题内容实施讲授,并鼓励学生不断丰富课堂表达,以PPT制作、演讲汇报等方式解答问题,并根据综合情况进行评分。最好依据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并纳入至新一轮学习循环中。研究结果表明,实施PBL教学的学生在教师互动、同学交流评分、课堂气氛评分、时间合理性评分、参与自动性评分上均高于传统教学的学生,同时其学习成绩也更为良好。

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了常规教学方式的限制性,使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等自主学习课程,并在课上进行解决问题、交流讨论等,以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

王宗春,郭咸希,沈秉正[8]学者提出翻转课堂的优化三步法,其中,一是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及设计,可从“常规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传统药学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精准运用”(精准药学)等方面进行微课视频录制,其内容应短小精炼,在授课前1周利用线上途径(邮箱、微信等)完成内容推送,以便学生提前预习;二是,安排班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分别为“传统药学组”与“精准药学组”,其中“传统药学组”注重学习教材内容,引导其整合与总结常见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以及药理效用等重要知识,并探讨常规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引发的毒副作用等。在“精准药学组”中,则摒弃课本内容,通过信息化工具从多方面检索以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相关治疗情况,探讨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等医学技术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效果。各组间均展开组内讨论和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20分钟的课件;三是,每组均选取一名小组代表对课件进行讲解,并积极交流讨论,根据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传统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使用效果、副作用反应、用药成本等维度进行全面探讨和对比,还可以组织小组辩论,最后教师对小组报告内容进行针对性点评,客观分析当前各类药物的运用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积极引导和调动学生对用药治疗的兴趣,自主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查阅精准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新的学习途径及学习方法。

  1. 结论

在药理学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培养高技术药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为学生今后走向临床岗位工作打造坚实基础。通过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完善措施,有利于充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越颖,刘蕾,惠人杰.液质联用技术应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219-222.

[2]高越颖,刘蕾,任怡琳, 等.基于新药研发能力培养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0):207-209.

[3]郝成欣.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开展创新性实验的程序和作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12):119-121.

[4]赵汴霞,赵娜,马香芹, 等.护理专业药理学实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3):319-321.

[5]张文静,刘倩蓉,赵雪红, 等.专业认证背景下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51-53.

[6]冯雪梅,张颖,倪雯雯, 等.行为药理学虚拟实验软件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32(5):530-533.

[7]刘君.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7):766.

[8]王宗春,郭咸希,沈秉正, 等.精准医学背景下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重构及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药师,2020,23(2):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