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探讨

邹剑文

广东新长安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15000

摘要: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于中小学教育的重视度逐渐提高。城市中中小学的建设逐渐进入发展阶段。但是,处在高密度的城市条件下中小学校却面临严峻形势,因为城市中建设用地缺乏,适龄儿童的入学数量逐渐上升,校园的周围城市环境比较复杂等多方面因素,对中小学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建设用地与资源有限的条件之下,怎样使得合理、高效的空间设计以及功能组织得到实现,与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与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是对于城市中中小学的校园建筑规划设计方面提出的挑战与要求。本文就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展开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建筑工程;空间设计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条件的改善,中小学建筑设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建筑空间规划布局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确保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目前中小学建筑改造及重建工作仍在紧密进行,应积极总结建筑空间设计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建筑环境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1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原则

  1. 安全性原则。中小学校园建筑为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场所,校园空间成为学生除了家之外,逗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然而学生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其思想是比较活跃的,假如建筑空间设计当中的某个环节存在疏忽,出现安全隐患,非常容易导致安全问题产生,对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影响。所以,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方应当秉持着环保安全准则,例如,运用绿色环保材料,重视安全的建筑规划设计,运用规范化建筑空间设计手段,创造出安全适用的校园建筑空间,为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2)科学性原则。中小学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宜人、舒适的学习环境,所以,中小学的建筑设计应该以学生学习生活需求为本,并对各种需求进行分析,以合适的设计举措应对复杂的功能需求问题,以充分的控制措施把握设计原则。设计应当确保建筑空间科学性基础之上,实施合理周密的规划,遵守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准则,使其与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规范需要相符合,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中小学建筑空间具有舒适性与合理性。

2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2.1教学楼空间设计

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总体分为外部空间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两个方面。教学楼建筑体量大,结构形态较为复杂,为了协调建筑结构安全性、建筑形式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在整个校园空间规划利用过程中,应以教学楼建筑为主体,将其设计在最有利的空间位置上。同时也需要结合周围建筑空间布局考虑,控制好建筑间距,避免对教学楼建筑造成遮挡,或因距离过近产生噪声干扰。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外围空间结构,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2景观结构设计

校园的景观设计利用尺度宜人的庭院、多样有趣的绿轴空间、丰富生动的小品设计,打破传统的学习交往模式;通过步行系统、空间结点、院落组合与人的活动规律有效结合,形成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景观构架系统,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和交往的场所。设计同时把景观绿化作为功能要素,将部分景观绿化设计成种植试验田,与学生兴趣教学空间紧密相连。面向运动场一面以缓坡绿植打造自然开放的景观空间,学生可在此处看书、休息、交流、嬉戏。外部景观的细心营造,既体现课堂教育中“授”的作用,又强调课外生活中“学”的作用,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4.3交通流线设计

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目标在于能够更好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而且中小学校园使用人数是比较多的。所以,设计畅通的交通路线是极其关键的,而且与学生有序的通行以及学校活动正常的开展具有直接关联。总的来说,中小学中建筑空间无论建筑单体内部的交通流线还是学校内各建筑之间的交通流线都应该是简明、直接与通透的,以确保各种人流能够有序顺畅通行,包括设置相应安全通道,保证在紧急情况时学校师生能够及时安全地疏散。在中小学的上下学时间是人流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需要确保学生能够顺畅有序进出校园,避免学生滞留在校内或是生活区域,对学校师生的通行造成影响,确保师生能够及时入校。除此之外,为确保学校食堂与总务室等的正常运作,设施用品以及食材等应该设置专门运输通道,这个运输通道避免处在校内的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域,以免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用设计规划手段有效避免运输设施和食材机动车进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范围内,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学习条件。

4.4教室空间设计

在中小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方面,主要以教学楼主体建筑为例,对其空间规划要点进行分析。其中,教室空间是教学楼内部的主要功能空间,占建筑总面积的60%以上,除了普通教室,还包括多媒体教室、各学科实验室等。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教室使用性质,分别对其进行规划。其中,普通教室一般采用线性布置方式,利用教学楼内部廊道对普通教室进行串联。单体教室平面空间一般设计为矩形,在线性布局下,首尾连接,统一设计门窗开口方式。在教学楼各部分功能空间中,教室的使用频率最高,需要确保其光照条件良好,通风设施完善,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一般采用组团布局方式,对教室主体空间、辅助设备空间进行组合排布,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从多媒体教室单体结构特点来看,目前许多中小学采用阶梯式设计方法,或将其设计为六角形、“凸”字形等特殊形式,为多媒体设备利用提供方便。在实验室设计方面,则多采用聚落空间设计方式,构成特殊的实验室聚落空间,并在内部按照各学科实验室进行划分,方便实验室教学管理。

4.5单体建筑空间设计

中小学校园建筑空间设计方面讲究运用灰空间的设计方式对建筑内外的空间界限进行弱化与虚化,使得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灵动的整体,且建筑内外一致协调得到实现。经过灰空间的设计,能够使得中小学建筑内外空间的隔阂被有效消除,对内外空间进行有效柔化,例如以楼梯、连廊、立面开洞以及步行桥等多种形式对室内外的空间进行有机的连接,使学生感到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在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增加同时,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具体设计策略如下:教学楼的端头位置设置相应楼梯间,利用敞开式方式实施设计;各个单体建筑连接位置实施扩大化半敞开的处理方式或者是利用平台实施连接,使得单体建筑间有效的连接增加;为方便学生的活动,对走廊活动平台进行设计时,应当采取敞开式的空间构成方法,使学生的活动空间能够扩大,打造出流动的活动空间。最终借用灰空间的设计方式,对学生带来流动空间体验,使得学生想象的界面能够无限扩大。

4.6智能监控保证通风换气设计

教学空间环境的空气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心情、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现代化信息设备的引用,能够实时监控教学空间内部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以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浓度。通风换气过程中可以过滤掉室外污染物以保证教学空间内部空气质量,能够减少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导致的学生思维迟钝,也能够避免一些家具,电子设备释放出的有机化合物超标而导致的学生健康问题。基于学生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改善了教学空间环境舒适度,使得空间环境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学空间的归属感。例如某双语学校内部教学空间环境舒适度通过交互设计得到优化(图1)。教学空间内部灯光亮度和颜色均可根据学生和环境的需要进行变换,使得学生在从事不同学习活动时拥有与之匹配的光环境。使用世界顶级新风系统过滤室外及室内空气,而室外受空气污染时,仍可确保教学空间内恒定空气健康指数,以及足够氧气含量。当空气遭受严重污染时,PM2.5过滤系统能够过滤输入教学空间内部的空气,以保证教学环境良好的体验感。

5f1a7b2632e28_html_bcb9abe7506ccd80.png

图1 某双语学校交互设计新风系统以及数字化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建筑空间设计过程中,通过协调建筑基本设计要求以及教学功能要求,可以充分体现学校建筑的设计特点,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在建筑内外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不同功能用途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确保建筑功能、性能的完整性。在此情况下,可以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戴琦.学校建筑的庭院空间设计探析以渤海新区高级中学设计为例[J].中华建设,2019(05):102-103.

[2]刘厚萍.中小学学校空间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邢潇璇.中小学校园建筑人性化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8):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