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方言“得”的语法功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4

江西瑞金方言“得”的语法功能研究

陈嘉乐

暨南大学文学院 广州 610632

摘 要:瑞金方言属客家方言于信片,本文以其口语会话高频使用的“得”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其动词、助动词、助词和构词成分等性质及其在句中不同结构下的用法,从而进一步展示“得”的语法化在瑞金方言中的共时表现。

关键字:瑞金方言;“得”;语法功能;语法化

一、引言

瑞金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东与福建省长汀县交界,南与会昌县为邻,西连于都县,北接宁都、石城二县,全市总面积为2447.98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复杂,东南为山区,西北为丘陵,中部是丘陵与谷底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瑞金人口以汉族为主,全市通行客家话。《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B1-17》将瑞金话划归为客家方言于信片,域内方言大致可分中心与外围两小片。“得”在瑞金方言的日常会话中运用十分普遍,其语法功能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瑞金方言中心片代表点——象湖镇方言中的“得”为研究对象,在阐述其丰富的语法功能的同时,也讨论了“得”的语法化路径在瑞金方言中的共时表现。

二、“得”作谓语动词

《说文·彳部》:“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声。㝵,古文省彳。”段玉裁注: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玉篇·彳部》:“得,获也。”由此可见,“得”的本义是“获得、得到”,与“失”相对。在瑞金方言中,“得”的受事一般为物、消息或是事理,“得”与受事之间常常会附着“哩”、“到”或“得”等表完成或表实现的助词。如:

a.打哩人还得哩理。(打了人还有理。)

b.我从水生介多子得个信。(我从水生那里得到的消息。)

c.①:我得12你乜到?/②:我得12到你乜?(我能得到你的什么东西?)

例c的两个句式是同一语义在瑞金方言中表现出来的不同语序,它们都是带宾语的述补结构。两个“得”词性不同,“得1”为谓语动词,表本义“获得”;“得2”是能性述补结构中的助词“得”,常常与瑞金话中帮助表“实现”的助词“到”连用。①句是瑞金方言更为地道的用法,宾语“你乜”在前,补语“到”在后,构成“V+得+O+到”结构;②句是受普通话影响下的语序,补语在宾语前,构成“V+得+到+O”结构,相关用法后文将进一步阐述。

三、“得”作助动词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得”作助动词时位于谓语动词前,通常表示“许可”或“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例如“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和“水渠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在瑞金方言中,助动词“得”较为常见的用法是否定形式的“唔得”和带有不确定性及调侃戏谑意味的“让得”,没有与之相对的表肯定的“得V”句,表现出肯定式与否定式的不对称。它们附着于谓语动词前帮助表达一种委婉的认识情态,这种情态意义包括说话者对句子内容必然性、盖然性和可能性的主观认识,肯定形式的情态意义由强及弱为[+必然]>[+盖然]>[+可能],否定形式的情态意义由强到弱则是[-可能]>[-盖然]>[-必然]。因此“唔得”和“让得”也可以看作是句中的情态意义载体。“唔得”的用法如下:

1.表达比[-必然]情态的“不要”更委婉的认识情态:

a.你唔得气咁苦哦,佢又不听你的。(你还是不要那么生气,他又不听你的话。)

b.你都唔得在底紧等。(你不如不要在这一直等。)

由上例看,“唔得”可与副词“都”和句末语气词“哦”搭配使用,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此时“唔得”表达的是一种更加委婉的带有劝诫意味的情态,相当于“不如不要”。

2.表达比[-盖然]情态的“不会”更委婉的认识情态:

a.咁多菜唔得食得掉。(那么多菜很难吃得完。)

b.佢动作太慢挑,唔得行得到。(他动作太慢了,很难走得到目的地。)

c.物价底般高,唔得过日子。(物价这么高,难以生计。)

上述三例“唔得”的语气介于稍强烈的[-可能]情态与稍弱的[-必然]情态间,表达的是一种比[-盖然]更为委婉的语气,相当于“几乎不会、几乎不能、很难”。

“让得”的使用范围不及“唔得”广。瑞金方言中,一般不用“让得”表达比[-必然]情态的“不要”更委婉的带有劝诫意义的认识情态,“让得”只能在配合表达“几乎不会、几乎不能、很难”的语义时使用,后加语气词“啊”。比如,我们不说“你让得气咁苦”,但可以说“让得过日子啊”、“让得行得到啊”等。此外,“让得”还暗含说话者对事件或行为难以完成的调侃和戏谑语气,这个语法意义是“唔得”所不具备的。

四、“得”作助词

瑞金方言中,“得”在句中作助词时一般见于两种结构:一是“V得(O)”结构(V为谓词性成分,O为宾语),另一个是述补结构“V得C”(V以动词为主,C为补语)。近代汉语中“V得(O)”结构包含表完成的“V得”和表可能的“V得”两种结构,它们中的“得”都是从“获得”义的动词“得”语义虚化的结果。瑞金方言“V得(O)”中的“得”还包含动力和道义两种情态。“V得C”中的助词“得”从意义上大致分表状态、表程度、表结果、表趋向、表可能五类。在瑞金方言中主要有表趋向和表可能两种。下面我们按照功能分类,结合两种结构的多个例句讨论助词“得”在瑞金方言中的用法。

(一)“得”作情态助词

1.表可能的“V得(O)”

当表实现和表结果的“V得(O)”出现在非已然的语境中时,它表示的是实现某一目的,达到某种结果的可能性。

(1)V+得

a.佢蛮纳得。(他很吃得下/受得了。)

b.满子十个月就行得。(小孩十个月大就可以走路。)

c.介件衫你着得。(那件衣服你能穿。)

d.番薯叶子熟哩,摘得休。(番薯叶熟了,可以摘了。)

我们将它们分成两小类,a、b例所代表的是表示行事能力或擅长能力的动力情态,c、d例代表的是表示许可或必要的道义情态。该结构的否定式为“V+唔得”。

(2)V+得+O

a.底件事怨得佢啊?(这件事能怨他吗?)

b.你管得我!(你管得着我吗!)

瑞金方言中“V+得+O”的否定形式有两种,一种是“V+O+唔得”,是本方言固有的用法,还有一种“V+唔得+O”句式是受普通话影响而产生的用法,如上述a例可以有“底件事怨佢不得”和“底件事怨不得佢”两种否定式的表达。

2.表可能的述补结构

从功能上看,述补结构“V得/唔C”用于叙述未然事件的语境里时,表示具有实现某种结果或状态的可能性。这种能性述补结构的产生与“得”的词义虚化有关。当“得”高频出现在非取义动词后时,词义发生虚化,不再表示“获得”的实词义而只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达成,与此同时“得”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更为松散并在语境中发生语义引申,最终使“V得/唔C”结构成为能性意义的承载者,“得”来承担“能性”意义。瑞金方言这一结构“得”后接补语的形式十分多样,例如:

(1)补语为趋向动词

a.箱子举得亢来。(箱子举得起来。)

b.衫子塞得进。(衣服塞得进去。)

c.钱挣得归来。(钱挣得回来。)

(2)补语为“成、动、着”等复现率高的动词

a.你几舞得成?(你能否搞得定?)

b.赶我底下还做得动。(趁我现在还做得动。)

c.介个瓶子应该用得着。(那个瓶子应该用得着。)

(3)补语为形容词

a.该锅菜佢兜得稳。(那锅菜他端得稳。)

b.碗子洗得干净。(碗能洗干净。)

当表可能的述补结构的补语为这三种形式时,基本可以归为“V+得+C”格式,它们的否定形式也比较规律地遵循“V+唔+C”,如“箱子举得亢来”的否定形式为“箱子举唔亢来”,“碗子洗得干净”的否定形式为“碗洗唔干净”,它们都属于能性述补结构。

(4)述补结构带宾语:V+得+O+C

a.打得我赢。(打得赢我。)

b.搬得佢动。(搬得动它。)

c.对得你住。(对得住你。)

d.识得佢出。(猜得透他的心思。)

还有一些宾语是短语结构:

e.十块钱称得一斤瓜子到。(十块钱称得到两斤瓜子。)

f.底块地种得蛮甜个番薯到。(这块地种得到很甜的番薯。)

这种用法实际上也是一个述补结构,“得”的后接成分往往宾语在补语之前,即“V+得+O+C”,其否定形式为“V+O+唔+C”。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类似的用法,但其补语在宾语之前,即“V+得+C+O”,对应的否定形式为“V+不+C+O”。此外,助词“到”是这个结构常见的语法成分,其作用是帮助表达“结果的实现”和“目的的达成”等情态意义。

(二)“得”作结构助词

瑞金方言中作结构助词的“得”通常只在表完成的V得(O)句中使用,此时的“得”前是一个非取义动词,“得”只表示动作实现、有结果,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了1”,汉语中“得”作结构助词同于“了1”的用法大致可追溯到唐代,普通话中已无此用法,但瑞金方言得到一定程度保留。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V得(O)+来

a.底般多事,做得乜来。(这么多事情,做了哪样来。)

b.蒸得包粟来,记唔到切麦梗休。(蒸了玉米,忘了切麦梗。)

c.操得天来,天光都微暗。(聊完了天,天色都微暗了。)

d.去得姨妈家来,赶唔到圩休。(去了姨妈家,赶不到集市了。)

上述诸例中的助词“来”与结构助词“得”搭配,共同表达一种“假定事件或动作的完成与实现”的语法意义。

(2)V得+数量短语

a.过得几工再话。(过了几天再说。)

b.介酒还要泡半个月来添,正食得。(那种酒还要再泡了半个月才能喝。)

c.底个鸡养得半年就可以食休。(这个鸡再养半年就吃了。)

上面三个句子中的行为看似是未然的,但“V得+数量短语”结构往往后跟一个与之构成顺接关系的谓词性结构,后者的发生建立在前者完成的基础上,人们说话时包含着“V得+数量短语”结构已完成的意味,因此也属于“事件已然发生”或“动作已然完成”的语义范畴。

(三)无实际意义的“得”

瑞金方言中无实义的“得”一般用在述语和趋向动词间。这种用法在瑞金方言中保留不多,但仍有几例常用:

a.水果拿得来。(水果拿来。)

b.菜兜得来。(菜端来。)

c.锁匙送得去。(钥匙送去。)

d.介篮子食个提得去。(那一篮吃的提回去。)

实际上,瑞金话中带“得”表趋向的述补结构有且较常用的补语是趋向动词“来”和“去”,若补语为“来”和“去”以外的其他趋向动词,如“上、下、进、出、归来(回来)、归去(回去)”等,则为表可能的述补结构。实际上,清代以来,带“得”的结果补语结构和趋向补语结构已经基本消失,现代汉语普通话这两种结构都不带“得”了,而在瑞金方言带“得”的趋向补语结构中,“得”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这也是古汉语用法得以保留的体现。

五、构词成分:固定搭配中的“得”

瑞金方言中有不少复现程度较高的“V得”结构,它们一般都是凝固的形式,且每个固定搭配形式都有其特有的语法意义,因此也区别于上文结构更松散的“V得”结构。实际上,这种存在于某种固定搭配形式中的“得”最早应在这一结构中作助词,只是常与前面的谓词一起搭配使用,长此以往,“得”便逐渐作为构词成分粘附在动词之后,与之结合为凝固的形式出现,成为瑞金方言中固定的用法。试举常用的几例:

1.好得

a.好1得有佢,我正唔会迷路。(还好有他,我才不会迷路。)

b.你自家好2得个/你自家该得。(你自己活该。)

a、b两句中的“好得”读音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中的“好1”读[hɔ21],为上声调,有“还好,幸亏”的意思。b句“好2”则读[hɔ32],为阴去调,与瑞金方言中的“该得”都表示“活该”义。

2.当得

a.佢个字当得我个到。(他的字比得上我的。)

b.哥哥个饭量当得三只人个到。(哥哥的饭量比得上三个人的。)

“当得”多用于平比句中,与助词“到”共现,表示“比得上”。

3.消得

a.还消得去咁远啊?(有必要去那么远吗?)

b.你消得食休啊?(你还用得着吃什么了吗?)

“消得”是指“有必要、用得着”,一般用于反问句中。

4.做得

a.唔要咁多饭都做得。(不用那么多饭都可以。)

b.调料买酱油就做得。(调料只需要买酱油就可以。)

“做得”含有一种“适量即可,无需过多”的意味。

5.算得

a.别家有病还来看你,算得(休)。(别人生病还来看你,算可以了。)

b.底般细个人会做饭,算得(休)。(这么小的人会做饭,很不错了。)

“算得”表达的是一种“尚可”义,其后可接瑞金方言中起强调作用的助词“休”。

6.更得

a.大眼牯发烧唔见好,熬哩中药食更得休。(大眼仔发烧不见好,熬了中药吃就更好了。)

b.底件衫你着唔好看,搭该条裤子又更得。(这件衣服你穿不好看,但是搭配那条裤子又好些。)

有时“更得”后面可接补语以使程度加强或减弱:

(1)程度减轻:后加“多子/点子”。

c.上班起眼歇,食哩咖啡更得多子。(上班打瞌睡,喝了杯咖啡困意稍有减轻。)

(2)程度加强:后加“蛮多/得多”。

d.底几工楼下工地蛮闹,不过比刚开始更得蛮多。(这几天楼下工地很吵,不过比刚开始施工的时候更好很多。)

需要强调的是,瑞金方言带“得”的固定搭配均没有否定形式,这区别于现代汉语普通话。

除了上述“得”的用法外,我们也关注到一个有趣的结构:得X得X。最常用的是“得时得日”。这一结构中的两个“得”分别出现在两个并列的名词前,并且已经黏连为一个成分固定的结构。“得时得日”指的是“有朝一日,突然有一天”。它在瑞金方言口语会话中较为常用,一般位于复句句中充当插入语成分,使复句的前后两部分形成巨大反差,常用于乍然转折的语境,制造一种意料之外的效果。如:

a.介条围颈帕唔见挑,得时得日又在我包坳寻到。(那条围巾不见了,突然有一天又在我包里找到了)

b.两家人半个月唔曾话事,得时得日又有搭休。(两家人半个月没有说过话,突然有一天又和好了)

c.话佢唔会读书,得时得日别家考到前几名。(说他成绩很差,突然有一天别人考了前几名)

六、结语

总的来说,瑞金方言中的“得”分动词、助动词、助词和固定搭配中的构词成分几种类型。动词“得”的“获得、取得”义是其本义,其受事一般为物、消息或是事理,“得”与受事之间常常会附着助词“哩”、“到”或“得”。助动词“得”只有非肯定形式的“不得”、“让得”,它们附着于谓语动词前表达一种委婉的认识情态。助词“得”的结构有述宾和述补两种,大致有情态助词、结构助词和充当述语与趋向动词间的无意义成分几种用法,这其中能性补语中的“得”是由实词义的“得”虚化而来,它只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达成。构词成分“得”最初也是充当助词,但由于常与某个谓词共现,意义黏连,结构逐渐固定,从而虚化为固定结构中的构词成分。“得”在瑞金方言中语法化路径的共时表现为:动词>助动词>能性补语>结构助词>构词成分。

参考文献

[1]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刘泽民.瑞金方言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刘子瑜.也谈结构助词“得”的来源及“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3(4).

[5]瑞金县志编纂委员会.瑞金县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杨平.“动词+得+宾语”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中国语文,1989(2).

[7]吴福祥.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1).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The Research of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De”

in Ruijin Dialect in Jiangxi Province

CHEN Jiale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610632)

Abstract:Ruijin dialect belongs to Yu du-Xin feng sub-dialect of Hakka dialect.This paper takes “De” for research object,which has high frequency usage in Ruijin dialect.By introducing the usage of verb, auxiliary verb and auxiliary which shows different features in different structures,and then shows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De” in Ruijin dialect.

Key Words:Ruijin dialect; “De”; grammatical function;grammaticalization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