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对基于“双精准育人”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几点探讨

梁丹

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523000

摘要:“双精准育人”模式下,对物流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尤为重要,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存在明显的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过程粗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无法为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从“双精准育人”入手,探究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双精准育人”;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措施

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这就要求其要严格结合社会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业设置,紧密结合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来培养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而“双精准育人”正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来的,是推动职业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为职业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中职物流专业要在“双精准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对自身的课程进行优化创新,促进专业精准对接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精准育人的目标。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都不是十分科学,没有严格结合行业发展情况以及时代特征等来设置课程,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错位现象,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开展授课,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影响了“双精准育人”的落实。

1.培养目标缺乏清晰定位

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不管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就要求中职物流专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做好全面性分析,尽量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使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同时物流专业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还要严格根据市场需求来,做好目标与定位,而不是进行宽泛式教学。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多中职学校却并没有做好这一工作,不仅课程设置没有严格结合市场需求来,而且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没有做好定位与分析,存在目标模糊不清的现象,仅仅是按照教材进行宽泛式教学,学生虽然学到的东西较多,但是都是掌握一些“皮毛”,无法深入学习。

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技能

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当注重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技能,这样在毕业以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都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均衡,理论性课程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实践性课程则非常少。并且还有很多物流教师自身缺乏实践技能,在教学的时候都仅仅是对理论内容较为注重,在课堂上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存在明显的高分低能现象,实践技能十分低下,难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3.缺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深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不过当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受制于各种原因的影响而没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无法到企业中开展实习,无法积极进行实践技能的提升,也影响了“双精准育人”的实施。同时这种情况还会产生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工作,而大量企业找不到合适物流人才的现象,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对这种问题进行改变。 二、当前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升,对传统低端低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少,而更为需要高端性物流人才。物流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更为注重对人才进行专业化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各个方面的考核,比如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各个方面的技能,能够对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设备进行运用,懂得专业性物流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尊重客户、懂得分析客户的需求、揣测客户的心理等。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要严格结合这些需求来,深入贯彻“双精准育人”的模式。具体可以将当前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总结为这几点:第一,综合技能较高。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技能与素质,能够掌握丰富的物流知识,并合理对知识进行运用,动手能力较强。第二,职业素养较高。能够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熟悉,并对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归属感,尊重物流职业,并有极大的从事行业工作热情。第三,乐于吃苦、勤劳勇敢。物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性”行业,其很多时候都需要职工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且较为细心。所以中职学校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心理习惯以及能力。

三、“双精准育人”模式下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并深化实践教学

“双精准育人”模式下,中职物流专业应当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根据岗位需求补充缺泛的知识,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将来想来从事的行业、岗位等因材施教来开展教学,提升教学的目的性,增强方向感。并且还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应当严格结合物流行业市场发展情况以及人才需求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要尽量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重进行科学调整,使实践课程占据更多的比重。另外,还要加强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增强教师实践技能,使其更好地为学生传递实践知识。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长期合作关系

“双精准育人”指的是要实现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精准对接,而要想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可以有效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实践学习氛围。第一步,学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双方共同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实施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进行明确。第二步,双方要共同做好准备工作。学校要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明确企业的岗位设置、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等,而企业则要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情况等进行了解,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划中,确保学校的人才培养符合企业的需求。第三步,双方要深入开展融合。在制定好教学规划、步骤,设置过课程内容,以及对企业的运行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就可以真正开始实施现代学徒制了,学校可以为学生规划进入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比如物流专业学生可以每周去企业三次到四次之间,自主决定时间,学生分批次到企业参与实践,体验企业真实的运行环境,并将自身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企业中的师傅也可以与学校协商时间,每周到学校几次为教师以及学生传授实践技能,提供指导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学习。这样才能够促进“双精准育人”的更好落实。

3.做好评价方式的优化

在“双精准育人”模式下,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都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学校要对评价方式进行改变。比如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不再仅仅看学生的笔试成绩,而是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实践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同时,还要引入企业评价、学生自评等方式,比如企业师傅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为“双精准育人”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结束语

中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物流专业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而深入落实“双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领导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度,并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并深化现代学徒制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胡翠华.海南中职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方法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10)

[2]马驰.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

[3]苏春花.浅析中职物流专业教学现状和模式改革[J].考试周刊.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