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美唑钠的质量与稳定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5
/ 2

头孢美唑钠的质量与稳定性

冯晔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150000

【摘 要】头孢美唑药品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药品本身的稳定性比较强,在生产制作头孢美唑钠药品时必须注重控制其稳定性与质量,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光学技术与生物检定技术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检测药品质量时还得展开物质检查活动,确定药品之中的聚合物情况。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总结检测溶液浓度的可行方法与保障制剂、原料的稳定性技术措施,切实保障药品的正常药性。

【关键词】头孢美唑钠;质量;稳定性;检测

头孢美唑药品隶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其对阴性菌与阳性菌都可展示出强大的抗菌性能,在应对厌氧菌、脆弱拟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可将极强的抗菌活性特征展示出来。该药品针对内酰胺酶药品时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与耐受性,不良反应更少,在使用者体内具有良好的分布效果。开发该药品的制备方法时,要关注药物副作用、基本临床功效与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需求,现针对保障与检测药品稳定性与质量的相应情况展开探讨。

1 质量研究

1.1 测定含量

联合应用质谱、液相色谱两种技术手段,检测药品游有效成分的含量,实际灵敏度较高,还可节省流动相与样品的损耗,含量数值更为精准,但是在运用该含量检测方法时,必须要遵循要求使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在体内药物分析的活动中会更多地运用这种方法。

生物鉴定法:培养基:蛋白胨5.0g,肉汤3.0g,琼脂13.0~20.0g,用水溶解至1000mL,灭菌,pH为6.3~6.5。实验菌为枯草芽孢杆菌ATCX26633。照日抗基一般试验法中的效价试验法进行测定。

取头孢美唑钠样品约50mg,精密称定,加水使溶解成100mL,作为试样原液。精密量取试样原液5mL,加入0.1mol/L醋酸盐缓冲液(pH4.0)准确配制成100mL,作为供试液I。再精密量取试样原液5mL,加入5mL盐酸羟胺一醋酸盐试液,放置30min后,加入0.1mol/L醋酸盐缓冲液(pH4.0),准确配制成100mL,作为供试液II。另外,取头孢美唑工作标准约48mg,精密称定,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1000)20mL溶解后,加水使成100mL,作为标准原液。精密量取标准原液5mL,分别按供试液I、II同法操作,配制成标准溶液I、II,分别于272nm处测定各种溶液的吸光度。胡昌勤在《高效液相色谱在质控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另一种反相色谱法,流动相为醋酸铵缓冲液(0.13mol/L,pH为6.0)一甲醇(85:15)检测波长273nm,流速2mL/min。

1.2 检查有关物质

检查有关物质时可运用HPLC法或者薄层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兼具高效、灵敏与快速多种优势,然而重现性却比较差;HPLC占据重复性的优势,确定这种方法更适合被运用到有关物质检查过程中。

在美国药典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的基础上对柱温与流速作了适当的调整并用于检查本品的有关物质。四项方法学验证试验显示使用该法,主峰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1.5,各杂质峰相互分离;杂质含量在约0.03%~14.5%的范围内,杂质量与其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最小检出量6×10-10μg;重复测定的RSD约7%,方法可行。同时,将样品用高温、高湿等条件破坏后用该法检查分解产物,结果表明,能将分解产物较好的分离检出。

1.3 研究聚合物

临床中抗菌药物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是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抗生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并非由药物本身所致,而是与药物中存在的聚合物有关。此外,某些头孢菌素中的聚合物还与药物的毒性反应有关。因此,对头孢菌素中聚合物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头孢美唑钠的聚合物的研究未见报道。参考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等聚合物的研究方法,用凝胶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经方法学研究表明,头孢美唑聚合物的量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最小检出限为0.0744μg;对照溶液重复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6%,理论板数约1200,拖尾因子1.17左右,均符合中国药典中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聚合物测定的要求。用所建立的方法对进口品与自制品中的聚合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者的聚合物含量相当,均极微,约0.01%左右。聚合物检查的HPLC图。蔡鸿生等以氯仿一正戊醇(3:1)和磷酸盐缓冲液(pH7.0)2次提取血浆中头孢美唑,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回收率98.95%,线性关系良好(r=0.9996)。

完成研究之后,确定头孢美唑钠中并未含有过多的聚合物。

2 稳定性研究

2.1 制剂稳定性

刘伟祥等研究了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配伍的稳定性,他们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头孢美唑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果发现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0~6h内,其外观、pH值无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不大;而维生素C与其配伍后降解有加速的趋势。朱珠等用三种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了头孢美唑在7种输液剂中的稳定性。三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头孢美唑钠在7种输液剂中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8±l℃,头孢美唑钠含量下降≤10%;8±1℃放置7d,头孢美唑钠含量下降≤5%。放置过程中溶液pH不断下降。周延安等用紫外法研究了头孢美唑与碳酸氢钠,甘露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用水为溶剂配制成5—50μg/mL标准溶液,在272nm处测得各浓度的A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为100.05%。结果表明,头孢美唑在低于37℃时8h内稳定。虞和永等研究了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维生素B6、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四种注射液配伍的情况,测定了配伍后的含量,并进行了外观观察、pH值测定。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氨甲苯酸注射液配伍,在低于37℃时4h内稳定;头孢美唑与维生素B6、酚磺乙胺注射液配伍,在低于37℃时6h内稳定。

2.2 原料稳定性

结合已有的药品研究实验,可知光照时间长达10天时,药品含量有降低的变动趋势,同时杂质的整体含量也随之增加;如果调节温度,升高到60℃,放置10天的时间,含量降低在40%左右,相关物质增加了12%左右,因此可确定使该药品保持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稳定保存药品原料。

75%和92.5%相对湿度下放置10d,变为黄色胶状物,总杂质分别增加23.5%与33.5%,含量降低23.5%与35.2%,主要降解产物初步确定为头孢美唑内酯。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光不太稳定,对热(40℃以上)不稳定;对湿不稳定;长期试验(25℃、60%I)2年稳定。

结合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确定该药品对于湿度、热度与光度条件均不够稳定,进行2年的长期试验后,药品可保持稳定;在配伍研究过程中,将其与安苯甲酸药品与维生素C药品共同使用,温度在37℃以下,药品可在4h之内维持稳定。

3 结束语

通过研究可确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简化操作过程,但是该技术手段的选择性较差;检查活性部位时可使用生物检定法,该方法具有偏差的专属性,受到生物存在的差异的影响,还会形成误差;使用HPLC法时,形成的分离效能比较强,该方法的应用效率高、灵敏度强,兼顾良好的选择性,检测药品的含量时建议运用该方法,获取精准的含量数值,针对聚合物以及其他的相关物质也探讨了可行的检测手段,确保了头孢美唑钠的检测效果,明确提升药品质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琴. 头孢美唑钠合成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科技投资, 2017(27).

[2]王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含量[J]. 科学与财富, 2017(26):187-187.

[3]李日生, 何小鹏, 卢峻, et al. 头孢美唑酸合成工艺的改进[J]. 浙江化工, 2018, v.49(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