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浅谈中医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蒋忠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指出,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8.93%,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约有1.12亿骨质疏松患病人群,而这个数字目前仍在不断增加。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无力、跌倒、骨折和失能,严重降低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感染、呼吸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迅速,老年人口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膏方

1、引言

近年来,中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新版骨质疏松症指南中对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给予了肯定,提出了补肾益精、健脾益气、活血祛瘀的基本治则,列举并详细介绍了一些具有改善证候、药物有效成分较明确的中成药如骨碎补总黄铜、淫羊藿苷等。此外,国内已有数种中成药通过了SFDA的批准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它们多数具有缓解症状、减轻骨痛的疗效。中医先辨证,再下药,组方灵活,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中医针灸、火疗,中药熏洗、热敷等方法,也已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疼痛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2、中医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多样,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中医学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在改善症状方面,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膏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组方用药,作用平和、缓图久治,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的长期调治,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膏方,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膏方又称膏滋药,顾名思义具有滋补的功效,可强健五脏、补益气血、扶助正气,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养生保健领域中。膏方立意在于平调、缓图、长效,且易于保存和携带,便于长时间服用,因此尤其适用于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治,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医膏方调治骨质疏松症多针对其脾肾两虚、肝肾不足、瘀滞阻络等病机特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因人制宜,同病异治,通过提高骨量、纠正骨结构及改善骨代谢,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2.1从肾论治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肾虚,肾主骨生髓,肾精亏损则不能充养全身之骨,骨枯髓减,发为诸症,故治疗总以补肾填精益髓为主,多以左归丸、右归丸为主方,配合阿胶、龟甲胶、鳖甲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根据阴阳偏盛偏衰调整方药。基于“肾主骨”“肾应冬”的理论,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冬令时节施以补肾益精中药治疗,发现其对于促进骨形成、减缓骨降解、维持雌二醇与褪黑素水平稳定都具有一定效果。所谓“冬令进补、三春打虎”,而膏方正是冬令进补的重要手段。

2.2从脾论治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到,脾虚则“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筋骨肌肉皆无以生,而致骨骼失养、活动不利,形成骨质疏松。现代研究也提出了相似的结论,即认为肌肉减少症是诱发和加重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注重健脾益气、培补后天,常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此外,由于膏方滋补为主的特点,全方以补益药物居多,也导致其易滋腻碍胃,酌情加用理气醒脾开胃、运脾化滞之品,可助膏方吸收,常用药物有苍术、陈皮、砂仁等。

2.3从肝论治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和藏血。肝与肾同司下焦,为母子关系,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因此,临床上往往出现肝肾双亏之证。清代医家叶天士言“女子以肝为先天”,说明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对女性的生长、发育、衰老起着调控作用。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诸多病症都与肝郁密切相关,现代研究也表明,肝郁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密切相关,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因此,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养肝疏肝尤为关键。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活血方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现其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腰椎骨密度和雌激素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临证施膏时,酌加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理气之品,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4从肺论治

近年来我们可以从一些中医中药对慢性肺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补肺气、清肺热等方法除了可以改善肺功能外,对骨密度亦有改善作用。此外,中药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部分益肺阴、补肺气的中药具有改善骨代谢、防止骨质疏松的作用。如中药红芪和黄芪具有调整骨代谢趋于正平衡,防止骨量丢失的作用;中药红景天对破骨细胞吸收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由此可见,运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合并慢性肺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加入清热养阴、益气补肺之品。

2.5活血药物的应用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疼痛可贯穿于骨质疏松症的整个病程,后期则出现骨折、龟背畸形等。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疼痛的发生多因气血郁滞、筋脉痹阻、经气不利所致。瘀血的产生与肾虚推动无力、肝郁失于疏泄等密切相关,加之老年人年老体虚,久病入络、跌扑损伤等,都可致瘀。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活血化瘀尤为重要,在扶正补虚的基础上,酌情使用祛瘀通络之品,可达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2.6化痰药物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分布于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的钙相当于中医“津液”中的营养物质,钙的异常沉积应属于中医“痰”的范畴。此外,还提出了“脂代谢异常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痰浊有关”的假说,并依此制定了补肾化痰的治疗原则。他们以去势骨质疏松大鼠为研究对象,发现补肾化痰方能够改善钙沉积,促进骨矿化,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20]。临证组方时常用的化痰药物有半夏、橘红、菖蒲、远志等。

2.7矿物及甲壳类药物的应用

矿物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硫酸钙,而甲壳类药物亦富含钙、磷、锶等微量元素,其本身即具备补钙的功效。此外,这些类药物质重沉降,多具有重镇安神、益阴潜阳的作用,经火煅烧之后还具备收敛固涩的功效,尤其适用于伴有烘热、盗汗、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绝经前后诸症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常用矿物类药物有龙骨、牡蛎,常用甲壳类药物有龟甲、鳖甲等,临证施膏时可根据症状酌情加减。

3、结束语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病理机制复杂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中医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还需进行更科学更深入的试验研究,来证实中医中药的功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膏方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智海,刘忠厚,石少辉,等.中国大陆地区以-2.5SD为诊断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文献回顾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21(1):1-7.

[2]闻金玲,王少飞.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选药规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09(35):45-47.

[3]徐隽斐.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2,18(4):249-252.

[4]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