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创新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对企业创新的几点思考

何信文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

摘 要: 创新位居新时代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企业应以市场为创新焦点,强化理念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机制创新,准确把握创新度,促进企业做专做精做特乃至做强做优做大。

关键词: 企业创新;二八法则;创新度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懂得改革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它的生机也就停止了,就要濒临灭亡了。那么,企业如何搞好创新呢?

一、企业需要进行哪些创新

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自身局限,革除那些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举措,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现有条件下,企业应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创新:

1.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各项创新的前提。需要具有宽阔的眼界和胸襟,能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积极地学习进取,面向全球,着眼同行,在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生产理念等各方面都要开发,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使企业理念跟得上甚至超越市场发展的步伐。

2.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各项创新的基础。管理创新集中表现为知识在管理中更为广泛的运用以及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可以重新整合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使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一步优化。

3.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是各项创新的关键。企业的经营与客户的需求归根到底是通过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企业的名片和代表。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保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增强产品的人性化和实效性,不断生产出价廉物美、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客户青睐。

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各项创新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潮流。从长远发展看,企业应把自主研发作为发展的主战略,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

5.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各项创新的重中之重。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面临诸多挑战,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营销创新来解决。企业应立足于顾客满意,进而达到顾客忠诚和培育顾客资源,既是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能力,也是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同时还是企业持续增效的重要保证。

6.机制创新

机制创新是各项创新的内生动力。华为顾问吴春波说: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机制才是。一个好的机制不仅能够不断造就人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产生高绩效,而且能让自己的组织保持速度和灵活性,重新组合,保持精益,进而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二、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企业的创新必须永远以市场为焦点,如果把焦点放在产品上,虽然能创造出“技术的奇迹”,但只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回报。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说过,没有创新的研究是瞎搞,没有市场的研究是白搞。《增长黑客》一文中也提到,很多创业失败不是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因为市场需求是假需求、伪需求。无数事例证明,创新之所以能实践成功,得源于明确的目标、周密的分析、严密的系统和辛勤的工作。企业创新应遵循“5要”“3不要”和“3个要求”的原则。

1.“5要”原则

一要对创新机遇的来源进行彻底思考。创新来自“很少注意到的工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思维认知的变化”、“意外的事情或灵感”、“新知识的出现”等等,要对其进行有组织、成体系和规律性的分析与研究。

二要多看、多听、多问。创新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切忌闭门造车。首先要分析出满足某个机遇、解决某个“痛点”所必需的创新,然后走进人群,仔细观察顾客,了解他们的期望、价值观和需求,从中看到自己的机遇。

三是创新必须目标明确,简单明了。要专注于创新能够满足的特定需求或所产生的特定结果,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就把事做好。

四是从小规模着手。开始时,可用少量资金、少量人手,针对小规模市场,因为“船小好掉头”,便于日后作必要的调整。

五是创新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取得市场领导地位。企业唯有保持持续的、足够的创新性才能取得市场的支配地位,否则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3不要”原则

一是创新不要过于聪明。创新必须让普通人也能操作,若只有设计者本人或者高智商人群才能看懂操作流程,这样的创新注定会失败。

二是创新不要一次想做太多事情。专注是一种战略,要将所有努力汇集一处,不要过于多样化,偏离了客户需求这个核心,就会长期停留在创意阶段。

三是创新不要尝试为未来创新。创新要专注于当下,除非创新的成果很快就能应用,否则很可能沦为一项聪明的创意,就属“为创新而创新”。

3.“3个要求”

要求一: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是经济与社会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不能脱离市场和现实。

要求二:创新者必须立足于自身长处。这个长处需要与新机遇高度契合,才能让创新者全身心投入。

要求三:创新是工作。除了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聪明才智外,勤奋、毅力、专注、责任心和有目标的工作是创新的必须条件。

三、准确把握创新度

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有人讲:“不创新等死,创新则找死”。元曲也说:“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二者表述的都是“处于事情的两头都是死”,也就是度的把握问题。

1.创新是在“不”与“过度”之间找平衡

企业若不创新,就适应不了变化的形势,将被淘汰出局,这不就是等死吗?但过度创新,风险大,成本高,高到超过资本金时,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出路肯定是有的,就是在“不创新”与“过度创新”之间找平衡。比如,当年美国芝加哥电信局要用光缆取代同轴电缆时,尽管他们的技术已经达到可以一步到位的水平,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经过几次技术改造,无故障地实现全球首家应用光缆的有线通讯。

2.创新也应遵守“二八法则”

美国可靠性工程学会在《可靠性工程师守则》中提出“每次只创新15%”的要求。为什么创新不选择一次到位呢?其实,在创新管理中也存在一个“二八法则”,当创新度被控制在15%—20%时,就能避免创新过度。大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一起上,这是创新之大忌,新问题会层出不穷,甚至会有灭顶之灾!

3.高层创新应受“监督”

高层创新与中层、基层创新是不同的。后者属部分创新或局部创新,是停留在既定轨道的模仿型、跟随式创新,不会对企业产生根本性改变;而高层创新则有可能是颠覆性的。如何保证高层不偏离企业既定战略目标,不成为脱缰野马?监督作为一种约束机制,能对高层行为加以制衡,其目的就是对企业创新度的把握。

总之,创新位居新时代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在这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刻,企业唯有坚持创新,才有可能做专做精做特乃至做强做优做大!

作者简介:何信文,男,湖北潜江人,1965年2月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研究员,副总。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海洋学会会员、中国数学会会员。长期在中船集团第七一〇研究所从事海洋装备研究与开发,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曾借调原国防科工委工作,挂职原中船重工集团总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7项科研成果奖,获专利授权近10项,发表科技论文、管理论文100余篇。

通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胜利三路58号,邮编:443003。